(資料圖)
金山網訊 眼下正值春耕時節,田間地頭到處都是忙碌的身影。在江蘇省揚中市八橋鎮利民村的田間,一行行綠油油、齊整整的小麥正茁壯成長。種糧大戶徐興雷正依靠科技的力量忙春耕、望豐收。
爬上一個“大家伙”,啟動設備,徐興雷變身“駕駛員”開著他的植保機出發了。機器在田間穿梭,只見調配好的農藥呈現霧狀在綠油油的田間四散開來。他向記者介紹,從配藥到打藥,20畝地只需要40分鐘,就拿利民村這一片300畝地的農藥噴灑工作來說,徐興雷一個人一天就可以輕松完成。
徐興雷是連云港東海縣人,到揚中從事農業經營9年了,最早期他只承包420畝地,一家四口撲在農田上,每到育秧、插秧、施肥、除草、收獲等節點,都要依靠大量人工來幫忙。最近這幾年,徐興雷的農機庫房一點點充實起來,大小拖拉機、無人機、插秧機、植保機、收割機、鏟車、叉車一應俱全。如今他在揚中市八橋鎮、西來橋鎮、油坊鎮共承包了1500畝地,僅插秧和收稻、收麥兩季忙時需要人工三四十個,其余農田作業全靠機器代勞。
“以前的小馬力拖拉機翻耕力度不夠,秸稈還田率相對較低;以前噴灑農藥都是請一些老太太幫忙,她們辛苦,灑藥均勻度也不行?,F在不一樣了,有了無人機、植保機這些設備幫忙,種出來的小麥、水稻,產量高了,品質好了,收入也提高了?!毙炫d雷高興地說。
“田里不見人、農機來幫忙”,這是科技助農帶來的最大變化。新的一年,徐興雷計劃繼續購進新一代的農業機械,繼續向農技專家學習,通過嚴把田間管理質量、嚴控農藥化肥用量等措施,讓“智慧農機”發揮最大效益,培育出產量更高、質量更優的水稻和小麥。(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