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 大幕開啟,好戲登場,這是臺下觀眾最為期待的時刻。同時,這也是幕后的演藝人員、劇院人最為期待的一刻。但在大幕開啟之前,他們只能靜待開場,也就是候場。在過去的三年,受疫情影響,他們經歷了一次又一次未知期限的候場。今年,隨著春天的到來,演藝市場逐漸恢復了往昔的熱鬧。
歷經三年的自救與破繭,網紅爆款劇終于上演
(相關資料圖)
鼓點激揚,雄獅魚躍而上,龍驤虎踞顧盼自雄。舞臺中間,巨大的獅頭開合之間已然拼接成型,兩側,打出了“醒獅醒國魂,擊鼓振精神;中華當崛起,日月共乾坤”的字樣。這是2月10日晚,大型民族舞劇《醒·獅》在南京保利大劇院上演時的一幕。
△舞劇《醒·獅》往期劇照 圖源:南京保利大劇院
三年疫情,一朝“破繭”,無論是演員還是觀眾,情緒都被推向了頂點。落幕后,很多人都是紅著眼眶出來。
“其實2022年就計劃好來南京了,結果因為疫情不得不推遲。”《醒·獅》藝術總監、總導演史前進坦言,突如其來的變故打亂了他們的計劃。再往前回溯,這三年來他們團隊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奮力自救,等待破繭。
△《醒·獅》藝術總監、總導演史前進在演出前給觀眾做導覽 圖源:南京保利大劇院
“疫情的沖擊,對于演出行業影響巨大,很多演出都被迫取消。最嚴峻的一次,我們都到計劃要演的城市了,結果當天決定取消了。還有一次,我們裝臺結束、彩排完畢,第二天要演了,結果臨時取消。”史前進表示,三年里,《醒·獅》取消場次大概有一百多場,此外還有四五十場國際巡演也付之東流。
這個過程中,《醒·獅》的主創團隊選擇內外并濟地“練功”。“外功”練的是硬實力。2022年7月,在下線演出取消后,團隊把演出搬到線上。不過一天時間,百萬人“接力”刷屏傳播。當晚,“1元云端看《醒·獅》”話題在社交網站獲得1000多萬人次關注,直播吸引超過340萬人次的圍觀。
史前進還表示,“練內功”他們也下足了功夫。“在巡演出現問題時,我們積極創排了《醒·獅》的姊妹篇,也就是新劇《龍·舟》,排練的腳步不停。疫情好轉后,兩部戲同時巡演的工作量會很大,但演員就此能看到更多希望。”
全年演出安排預計超200場,劇院人迎接春天
2月初,《醒·獅》2023全國巡演首站在蘇州灣大劇院開啟。在廣州歌舞劇院的巡演計劃里,除了南京,《醒·獅》接下來還會到深圳、寧波、廣東、福州、邯鄲、西安等多個省市,演出計劃已經排到了今年9月份。
△音樂劇《白夜行》 圖源:無錫大劇院
6月3日-4日,該網紅劇目將在無錫大劇院上演。這是無錫大劇院在6月份即將上演的三個劇目中的一個。在《醒·獅》之后,當月還有音樂劇《白夜行》、許飛2023《一群人的碎碎念》全國巡演。
“目前,同步在售的演出達到了三十多場。其中,70%都是近幾年在國內口碑比較好、有一定明星效應的劇目,售票情況都比較理想。”無錫大劇院運營總監崔建彬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已經安排好的演出,涵蓋脫口秀、音樂劇、話劇、音樂會等多種類型,“與1月份相比,2月份各種類型演出的售票情況都朝著向好的趨勢發展。春天來了,演出市場有明顯的復蘇跡象。”
與全國各大劇院一樣,無錫大劇院也曾經歷了一次又一次未知期限的候場。
△話劇《俗世奇人》演出劇照 圖源:無錫大劇院
“在過去的三年里,有大量演出受疫情影響,遭遇到了延期、取消、二次開票等情況。這對售票周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特別是對觀眾走進劇場的熱情和信心,有很大的打擊。”崔建彬說,現在他們可以提前三四個月、甚至半年,對重磅劇目進行售票的準備、宣傳等工作,這樣比較利于演出市場的良性運轉。
現代快報記者獲悉,現在無錫大劇院正在對今年一整年的演出劇目進行策劃和推廣,預計全年的演出將會超過200場。“2019年,我們劇院全年的演出和活動達到了290多場。今年,雖然不能達到這個數字,但樂觀估計能夠比較接近。”
大劇院、小劇場拼硬件,提檔升級開啟新一年
經過重新裝修、提檔升級后的江蘇紫金大戲院,也在2月初正式揭牌,并更名為江蘇紫金大劇院。對于南京人來說,這座有著23年歷史的老牌劇院有著不一般的意義,很多人的第一部劇、第一部戲,都是在這里看的。如今它的盛裝歸來,無疑是這個初春時節最好的消息之一。
△江蘇紫金大劇院
劇院內的變化讓人眼前一亮。一排排鮮艷的紅色立柱圍繞著“江蘇紫金大劇院”七個醒目大字,電子大屏滾動著近期的演出預告,整體外移后的玻璃幕墻使劇院大廳顯得格外敞亮,咖啡休閑區、藝術展示區、互動區等功能空間有序安置,一應俱全,為劇場增添了更多人文氣息。
改造后的大劇院硬件提升,努力構建數字化現代劇院。2023年,劇院將帶來更多精彩演出,如“紫金大劇院開業季”演出、江蘇省演藝集團優秀劇目展演周、“回望經典·展望未來”經典劇目展演季、“紀念拉赫瑪尼諾夫誕辰150周年”交響音樂季等將輪番登場。
△南京梅花小劇場
大劇場盛裝歸來,小劇場也全新來襲。近日,中國首個梅花小劇場花落南京。劇場位于南京市玄武區長江路101號南京文化藝術中心,300個座位圍繞著舞臺環形分布。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除了每月邀請梅花獎獲得者在此獻演外,還特別策劃《中國戲劇梅花獎名家名段演唱會》春夏秋冬四季演唱會,為市民帶來高品質的戲曲盛宴。
△魔術兒童劇《我是哪吒》在星空劇場上演 圖源:星空劇場
位于南京市建鄴區的星空劇場是南京市最“年輕”的劇場之一,除了服務于市屬文藝院團外,還將作為全市小劇場展演活動和劇目孵化的重要基地,以“小而精、小而美”的戲劇藝術空間助力高質量群文藝術作品融入市民生活。3月4日,該劇場與南京市京劇團聯合打造的兒童京劇知識小課堂“戲聚童年”京劇藝術講演專場即將上演,值得期待。
如何搶占演出市場?著實考驗運營能力
不過,崔建彬坦言,2023年,劇院運營還是有挑戰的一年。因為過去的這三年,全國所有的劇院都面臨了同一個問題,就是國外的演出進不來、國內優質劇目數量有限。
崔建彬說,“現在在江蘇,不論是劇場的密度,還是劇院的條件都比較好。在這樣的環境中,怎么做出自己的差異性和優勢,不單單是在本地吸引大量市民走進劇場,還能在整個區域做出自己的特色,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
讓劇院更加立體,這是崔建彬要努力的方向。他告訴記者,在經典的演出季里安排種類更全、內容優質的劇目,再穿插一些活動,全年將劇場的空間使用起來,這些都是運營策略,“演出市場好了以后,可能還會試水演出直播、文旅融合、沉浸式演藝空間等。誰能拔得頭籌,誰就獲得了先機。”
繼續打造大劇院里的小劇場,也是無錫大劇院的嘗試之一。“我們希望把它做成新型的沉浸式演藝空間,引進一些演出成本不一定很高、運營風險不是很大的輕量化項目,比如小型的民謠音樂會、先鋒話劇等,不僅能增加小劇場的使用頻率,而且還能讓很多市民能更輕松地走進劇場,對于市場的培養有好處。”
現代快報+記者 李鳴 王子揚 宋經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