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下午1點多,揚州市江豚保護協會江豚觀測員在長江揚州段三江營水域進行常態化江豚觀測中,首次拍到江豚吐水柱的場景。拍攝地點距離上次拍到母子豚的水域不遠,是否同一小種群?即日起,觀測員將會定向巡護觀測,為江豚保護提供更多野外參考。
【欣喜】
(相關資料圖)
一頭江豚江中不停吐水柱
當天下午1點多,揚州市江豚保護協會會長助理馬建軍和志愿者在對長江揚州段三江營水域常態化觀測時,發現一頭江豚映入鏡頭。
馬建軍稱,“和以往觀測到的江豚場景不一樣,這頭江豚特別活躍。往常看到的,都是江豚一躍出水再潛入水中,短時間內再次出水……而昨天發現的這頭江豚,在出水過程中突然噴出一條水柱。”馬建軍說,沒想到這頭江豚竟會吐水柱,吐完潛下去,躍出水面再吐……這樣的場景持續了一會兒后,江豚游出了無人機鏡頭觀測區域。
對于這一次的發現,志愿者欣喜不已,他們很好奇,江豚為什么會吐水柱。
【種群】
附近水域曾觀測到母子豚
當天觀測到這頭江豚活動的水域,與本月16日拍到的母子豚嬉戲的水域非常接近。因此觀測志愿者們懷疑,它們可能是同一小種群。
“如果一片水域適合江豚棲息,它們活動的范圍就比較穩定。”揚州市江豚保護協會名譽會長陳宜林說,通常一個江豚小種群的活動范圍也就是在一二十里的水域內。
陳宜林表示,這兩次江豚觀測的方法與以往不同,往常都是用望遠鏡、長焦相機鏡頭,拍到的多是小黑點。“這兩次都是采用無人機巡護觀測。”陳宜林說,發現江豚后,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從不遠處航拍,能夠清晰記錄江豚在水中的景象,因此這次江豚吐水場景被幸運地記錄下來。
【行動】
將針對小種群常態化觀測
至于江豚吐水柱的原因,揚州市江豚保護協會會長陳瑞金表示,他們請教了中科院水生所的江豚保護專家,專家稱江豚確實有這樣的習性,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江豚自娛自樂玩耍,比如覓食后在水中嬉戲自我娛樂,另一個就是它們在朝跳出水面的小魚吐水柱,通過吐水柱趕魚便于捕食。
“現在揚州段多個水域都能穩定觀測到江豚,這也是長江禁捕后的成效。”陳瑞金說,隨著長江生態轉好,不排除會有江豚小種群在揚州段棲息。江豚保護協會打算安排志愿者對部分穩定棲息水域的固定小種群常態化巡護觀測,為江豚保護提供更多的參考。
另據最新消息,當晚,馬建軍回到家中將所拍視頻回放后發現,吐水柱的江豚旁邊,還有兩頭江豚伴隨嬉戲,從視頻中可以看出,這應該就是一個江豚小種群。
揚州發布記者 孟儉
(圖片、視頻由馬建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