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速新聞記者 高云龍 通訊員 倪李 李聞)“道路平了寬了,街景綠了美了,配套全了優了,既方便又舒心!”3月16日,說起宿遷市宿城區耿車鎮的變化,當地居民張靜眉開眼笑,直呼“雖是鎮區,但住出了小城市的感覺。”
在耿車鎮德勝街南段經營一家日用品超市的管永安深有感觸。“過去門前是易澇點,如今新鋪了管網,還建起了生態停車場,下雨天客人也進得來,黨委政府這件實事辦到了我們心坎上。”管永安說。
這是耿車鎮堅持“鎮當市建”成效的最好注腳。“近年來,耿車鎮聚力‘四化’同步、矢志‘三爭三創’,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做到設計精心、施工精細、細節精致,全力打造富有活力的‘西部新城’。”耿車鎮黨委書記李威說。
就去年來說,耿車鎮將提升鎮區面貌、改善基礎設施配套作為努力建設“西部新城”的主要抓手,全年累計投入資金8000余萬元用于鎮區改造提升,鉚足干勁搞建設、補短板,真正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改變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記者了解到,該鎮去年先后完成科創路、興盛街、緯九路、緯十路等7條街區主要道路的改造提升工程,鋪設瀝青路面約9.3萬平方米;同步改造門牌2600多平方米,粉刷臨街外立面近3.1萬平方米,栽植綠化苗木2000余棵;配套建成生態停車場8個,施劃停車位700余個,城鎮道路進一步完成由“通”向“優”轉變。
“原先沒路的地方,如今有了,之前顛簸的地方,現在平了。”始終關注鎮區建設的居民邱雨發現,耿車鎮實施的每一項改造提升工程都通過公開招標由專業公司承建,并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停車難、配套差等問題,反復論證工程方案,得到群眾普遍認可后才開始施工。“我還作為群眾代表參與過幾次方案討論。”邱雨自豪地說。
在持續建好基礎設施的同時,耿車鎮還不斷提升鎮區功能設施。去年以來,先后完成耿龍路、西小街等12條道路管網“十必接”改造工程,鋪設雨水管網近1.3萬米,污水管網近1.6萬米,建設智能截流井12座;完成弱電入地8000余米,鋪設自來水管網7500余米;架設各類路燈900余盞,新建第三代公廁7個,切實解決了困擾百姓多年的雨污混流、內澇積水、照明不足等功能缺陷問題。
正在加快改造提升的蘇州路,即將成為耿車鎮構建“鎮園一體”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過去就是一條斷頭路,還是泥土路,現在不僅主路拓寬14米,還配套雨污管網改造、沿路綠化亮化等工程,極大改善了周邊上萬名群眾出行條件。”據該工程項目負責人介紹,現已完成主道路約3.3萬平方米混凝土基礎、瀝青鋪設和3000余米的雨水污水管網改造。
三分建、七分管。耿車鎮在加快鎮區改造提升過程中,還深入推進文明城市常態長效管理,在保持鎮區環境衛生“高強度”“高標準”基礎上,與專業市政環衛公司建立深度合作,持續完善一體化環衛體系,并針對性地開展村莊環境衛生整治行動。僅去年就累計發動人員3359人次,使用車輛設備754輛,清理垃圾堆放、廢臭汪塘2000余處,清運垃圾1.79萬噸。
城鎮建設一頭連著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一頭連著百姓幸福安康。“我們把鎮區建設作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具體行動,堅定建設富有活力的‘西部新城’不動搖,樹牢‘鎮當市建’理念,繼續聚焦問題導向,切實規劃,務實推動,努力以耿車鎮高質量發展一域之光為全區乃至全市現代化建設全局添彩。”李威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