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煙火氣藏在大街小巷里,有溫度的城市更新,會讓老街巷煥發新活力。背靠南大的金銀街曾是南京最早的外國人聚集地之一。2022年12月底,經過更新改造,南京鼓樓金銀街“國際青年藝術街區”開街試運營。東起南大圍墻,西至上海路,這條小巷全長200米。熱氣騰騰的小吃攤,琳瑯滿目的新潮小店......這里正成為年輕人的文化潮流聚集地。
△周末街區煙火氣滿滿
(資料圖)
200米老街巷煥然一新
夜幕降臨,金銀街的霓虹燈漸次亮起。五彩繽紛的燈飾掛滿樹梢,琳瑯滿目的美食攤位前圍滿了食客。
△墻繪
咖啡店、啤酒吧、鮮花坊、面包店、文創市集……這條緊鄰南大校園的小路上,共有16個彩色集裝箱和30個攤位。在“我們如此熱愛南京”的巨幅墻繪前,三三兩兩的年輕人正在打卡拍照。
在金銀街西邊的街頭,有家開了27年的西餐廳。店主金合平來自安徽,1996年,他來到南京做餐飲生意。對于金銀街的變化,他很有感觸。金合平回憶,過去的金銀街,主要是為周邊居民停車所用,私家車到處亂停,地面坑坑洼洼,兩邊的建筑也很老舊。而今,這里的道路變寬了,兩旁的樓房變新了,也更有藝術氛圍了,原本灰溜溜的電纜箱上,被彩繪圖案裝點一新。
金銀街緊靠南京大學海外教育學院,有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國際化氛圍濃厚。寒假結束后,金合平明顯感覺留學生更多了。“金銀街改造升級后,也帶動著我們店的生意越來越好了。”
△墻繪
“我們取消了金銀街原本的18個停車位,增設了展陳空間和藝術裝置,還對道路兩邊的老舊建筑進行外立面更新、圍墻修復更新,以及照明亮化等,打造一條國際青年文化藝術街區。”金銀街街區負責人戴擁珍說。
2022年,結合“四高四區”功能定位中“塑造高顏值形象,打造美麗古都典范區”的要求,鼓樓區重點打造了南大校園外西北區域的金銀街,定位為國際青年文化藝術街區。利用金銀街道路北側車輛停放空間,對街區實施微改造、微更新。目前金銀街還處于試運營狀態,日均客流量在4000-5000人,將于3月底正式開街。
“小店經濟”讓街頭巷尾的煙火氣回歸
咖啡奶茶、潮流文創、美食小吃......200米的街巷被打造成特色市集,好玩、好逛又好吃。
△咖啡店主理人夏威
“來一杯椰青美式。”下午4點多,在“37 COFFEE”小店內,有不少年輕人在等著取咖啡。店里的顧客多以南大的學生、老師為主。主理人夏威在操作臺前忙碌著。“寒假回來后,顧客明顯增多了,我們還延長了營業時間,有時候一天能做200杯左右。”夏威說。
△模型手辦店手工藝人王磊的工作臺
這條街上還藏著不少潮流小店。在模術Max小店內,手工藝人王磊在埋頭專心研究模型的造型,幾名年輕人在一旁認真觀看。從土壤到巖石到大海,小店內的模型手辦精細逼真,惟妙惟肖。因為喜歡模型,王磊2022年離開了原來的工作行業,創業開了手辦店。“2022年,南京推出了‘小店計劃’,街區為我們提供了補貼,有不少小店利好政策,這讓我們更有信心。”
△烤腸攤老板林世琛
街區內的創意市集由一個個小攤位串聯起來。80后的林世琛來自臺灣,他每天下午3點左右來這里出攤賣烤腸,一直賣到晚上9點。“這邊的小吃攤會更像夜市,一般天氣好不下雨的話,大家都是下午4點左右出攤。”林世琛說,周末會更熱鬧,生意好的時候,營業額能破千。
近年來,鼓樓區努力構建“一圈、雙軸、多點”的硅巷總體空間布局。著眼于環南大中心片區,打造環高校年輕力商圈,以熱氣騰騰的“小店經濟”重塑街頭巷尾的濃濃煙火氣。
“我們為街區內的商戶免費給予小店門面及門頭更新、亮化,還給予了一定的租金減免優惠,讓小店門面‘活起來’、小店經濟‘富起來’。”戴擁珍說。
中外年輕人在這里聚集
金銀街作為緊鄰南大的主要巷道之一,有著獨特的地理位置,南大海外教育學院、中美中心等坐落于此。南京大學國際學生公寓西苑樓就在街區的最西頭,百米的小街也是不少留學生上下學的必經之路。
△來自馬來西亞的南大留學生
烤腸、章魚小丸子、蒸兒糕、鐵板魷魚......晚上7點多,各色小吃攤冒著誘人的香氣。來自馬來西亞的南大學生Yap Zi Jia和Ha Jia Min被小吃美食吸引,駐足詢問。“我們剛來南京幾個月,對南京的美食、文化等等都很感興趣。”Yap Zi Jia說,她們之前在這里買了蒸兒糕吃,希望以后可以吃到更多傳統、特色的中國美食。
△泰國留學生在做兼職
“這是純手工烤腸,12元一根。”來自泰國的小武(化名)也是南大的一名學生,每到周末的傍晚,他會來小吃攤做幾個小時的兼職。起初,小武租了攤位賣泰國的特色甜品椰香芋圓等,開學后因為課業繁忙,沒有時間做,就周末過來做幾個小時的兼職。“我本身喜歡研究美食,這個過程也可以鍛煉我的中文,讓我的中文更流利,也能認識更多朋友。”
3月底,金銀街“國際青年藝術街區”將正式開街。Yap Zi Jia和Ha Jia Min期待街區的攤位可以更豐富,增添更多趣味性,增加更多南京特色元素。小吃攤主林世琛則希望街區可以在未來多舉辦一些特色活動,促進消費,讓街區元氣滿滿。
“為促進消費活力提振,我們曾舉辦過一次咖啡節活動,效果、反響都還不錯。”戴擁珍說,接下來會依托鼓樓區消費節,多組織一些咖啡節、藝術節、音樂節等特色活動,讓這里成為年輕人熱愛的藝術、文化、社交空間。
現代快報+記者 杜雪迎 史童歌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