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如何把思政課講活、講透、講深?各學段的思政教育如何“一體化”才能為青少年打好人生底色?
近日,南京大中小學思政教師“同上一堂課”活動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進行。大家“手拉手”研討、“心貼心”交流,圍繞打通大中小學思政課邊界壁壘,彌合不同學段銜接性、貫通性不足的有效路徑積極研討,為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提問題、找思路、想辦法。
活動現場,南師附中仙林分校小學部南郵校區李亞青老師、南師附中新城初級中學黃山路分校朱曉敏老師 、南京市中華中學劉青老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孫佳敏老師同上一堂《依法治國》課,讓在場來賓感受了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這4個學段的課堂和教學氛圍。
“這幅漫畫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呢?”李亞青老師用一幅漫畫拉開了“依法治國”的課堂,他正在為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上課。他以講故事的方式告訴孩子,中國的法治思想是從何開始,并以互動的方式和學生們探討“法”。而課后作業也很有趣:請同學們為自己的班級制定一套“班法”,“依法治班,法治強班”。
如果說小學的思政課算是“入門級”,那么初中思政課就有了思考和判斷。朱曉敏老師的“依法治國”課幾乎是在“以案說法”中進行,課堂上有了“不同聲音”,因為,初中階段的孩子,已經具備思辨能力。在“是是非非”中,朱曉敏老師抓住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引導孩子“智慧”處理事情、做一個“心中有愛、眼中有人”的好孩子。
到了高中,孩子也逐漸成熟。劉青老師的“依法治國”課更多的是講“司法公正”,有聲有色的課堂上,孩子們正在進行著各種新聞發布……這些都要有法律依據。而給大學生上思政課的孫佳敏老師以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為話題,用學理性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講述了“憲法為什么是根本大法”,從原理和思想的角度將中國與外國對憲法的制定和修改進行了橫向對比。
參加活動的老師和同學沉浸式地觀摩了各個學段的《依法治國》思政課。有所區別,又緊密銜接、逐級遞進。來自中華中學、一直鉆研思政課“大中小一體化”的陶德華老師說,面對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壓力和挑戰,教師從高度、深度、廣度、溫度和適度等五個維度,突出思政課的政治性、學理性、綜合性、親和力和針對性,充分展現立德樹人關鍵課程的魅力,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實現知、情、意、行的統一。
思政教育在大中小學是有機貫通的。理想的一體化標準是拾級而上、螺旋上升的,低學段的課程標準是下一學段課程標準的前提和基礎,下一學段的課程標準是上一學段課程標準的延續、提升和升華。在活動現場,有專家表示,真正的一體化要加強整體性設計,運用系統思維對大中小學思政課各方面、各層次進行整體規劃、統籌安排、系統推進,打破學段壁壘和學術壁壘;要注重協同推進,促進思政課程與學科課程、特色育人載體、社會實踐基地等校內外各類教育資源之間形成合力,進一步豐富育人資源、拓展育人空間,形成協同育人格局。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李花
圖片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