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家里走過來,都不到10分鐘,這里菜品實惠又豐富,真是太好了。”家住南京市湖北路42號小區的吳月華向記者說道。
4月13日上午,南京市鼓樓區湖南路街道傅厚崗社區養老中心廚房舉行的菜肴品鑒會上,這個下周將正式營業的社區食堂,以干凈整潔的就餐環境、豐富多樣的菜品選擇,收獲了不少居民的好評。
(資料圖)
小飯碗裝著大民生,為居民幸福感和獲得感持續“加碼”。記者從民政部門獲悉,今年以來,南京市一些由政府購買服務的養老助餐點正在擴容升級,悄然變身社區食堂,給老年人就餐更多樣化選擇的同時,也方便周邊居民用餐,一定程度上提升養老組織自我造血能力。
老年人:“四菜一湯標準餐吃膩了,也想嘗嘗鮮”
傅厚崗社區養老中心廚房,位于南京市高云嶺39號,也是該市自2013年開啟社區養老助餐點后的首批社區食堂之一,一直由南京攜才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負責運營。
“我們想改變常年一貫的四菜一湯,讓老人們自己點餐。組織此次餐飲品鑒活動,也想為即將開業的社區食堂儲備好菜品。”該中心綜合部部長程鵬告訴記者。
上午10點,品鑒活動正式開始。工作人員把水餃、發糕、肉包等面點端出來,并配上普遍被老人接受的各種營養羹湯。
“包子餡比外面早餐店上的要淡一點,灌湯水餃的價格,比超市的便宜了不少。”吳月華一邊品嘗一邊說。
今年83歲的吳月華,老伴已過世。老人告訴記者,“平時孩子們還要上班,就我一個人,斷斷續續吃了兩年,一大葷一小葷兩個蔬菜,開始每餐七八元,后來是12元,政府對75歲以上的老人,每餐有一元補貼,雖然自己花的錢不多,但每天飯菜內容和品種有限,四菜一湯標準餐吃膩了,也想嘗嘗鮮。”
此次接受品鑒的菜品有22道:青椒粉絲炒雞蛋、紅燒雞塊、土豆燒牛肉、鹽水大蝦、紅燒肉、西紅柿炒雞蛋、包菜炒粉絲等。每位老人都捧著一次性食盒仔細品嘗。“這個菜有點咸,我平時只能吃少油少鹽的菜”“還是紅燒肉好吃,感覺油很正規”“鹽水大蝦淡了,我們北方人喜歡口味重一點的”……
當天,鹽水大蝦、紅燒肉、肉圓等等試吃菜品受到了居民們的普遍歡迎,大家紛紛拍照發給親朋好友,向家人朋友們介紹社區食堂。
社區食堂:“菜品豐富且實惠,普遍比市場價低20%以上”
記者了解到,自南京市試點推廣社區養老助餐點以來,目前已經發展到1200多家。此次不少助餐點在變身社區食堂的過程中,在食材衛生安全、菜色種類口味、優惠價格上下足了功夫。
像“攜才”養老在南京市各區有100多個助餐點,菜肴免費品鑒活動本月在13個中心廚房開啟,依據南京老人的口味特點,“攜才”中央廚房拿出紅燒獅子頭、雪菜炒干子、毛豆炒茭瓜肉絲、蠶豆炒雞蛋等上述菜肴,共36道“鋒味”邀請老人品鑒。
南京攜才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郭恩斌介紹,“我們會根據老人的意見和建議,社區食堂每周提前在各類相關群和站點,公示12道主菜,有4個大葷,4個小葷和4個時令蔬菜。需要點單的老人和社會人員,提前一天在站點或微信群點菜即可。政府補貼對高齡老人的助餐,刷卡時正常享受。”
“秘制紅燒肉市場價8元,助老價7元;手工肉圓市場價7元,助老價6元;魚香肉絲7元,助老價5元……”記者看到,這些菜品確實比周邊餐飲企業便宜不少。
“社區食堂是政府推動建設,面向社區所有居民開放,提供套餐、例菜、炒菜等多種菜品形式,可堂吃、可打包外帶。這里場地是免費提供的,工作人員也有一定補貼,還長期與有經驗的專業餐飲企業合作,我們只需要解決的就是菜肴、配送和人員管理成本,所以菜品豐富且實惠,普遍比市場價低20%以上。”郭恩斌表示。
除了南京規模最大的助餐連鎖養老組織“攜才”試水社區食堂,此前建鄴區迅捷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棲霞區楓情關愛服務中心助餐點也都試水社區食堂,向全體市民開放。
如今在南京,社區食堂越來越多,它們不斷推動“家門口”助餐體系建設,解決居民“吃飯難”的問題,還進一步織密惠民便民服務網。
助餐點變身社區食堂,應多方合力探索長久“飄香”之道
近年來,伴隨著城市或地區發展,多地出現了各類食堂,包括共享食堂、社區食堂、老年食堂等,引發社會各界關注。
南京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胡小武表示,各類食堂的出現是餐飲業在經營主體和名字上更加多元化的一種體現,更是對城市保障服務的一個補充,是社會進步的體現,“無論是國營企業、還是社會企業,都可以經營食堂,這種在餐飲上的同場競技才會讓老百姓滿意。”
隨著社區食堂越來越多,“吃食堂”已成為不少人的“新潮流”。
90后女生楊萍是棲霞區堯化街道堯石二村社區“棲彩食堂”的常客,基本每天中午都會和同事一起趕來吃飯。“糖醋里脊8元、熏魚11元、清炒西蘭花5元……4個菜30塊錢,湯是免費的,健康可口,非常豐盛。”楊萍說,她對“社區食堂”最大的印象就是“分量大”,盤子不小,菜還堆的高高的。
“不光是附近居民、社區老人,還有很多周圍公司員工等前來就餐,日均客流量在50人左右。”該社區食堂負責人黃秀麗告訴記者。
棲霞區民政局養老服務科科長顏宏說,去年以來,該區陸續開設4家“棲彩食堂”助餐點,是“棲彩頤養”養老服務品牌重點組成部分。食堂不僅為周邊銀發族提供營養便捷的助餐服務,還因物美價廉成為老百姓家門口的“社區食堂”。
不過,助餐點變身社區食堂也面臨著運營成本高等問題,要怎么解決呢?南京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社區食堂應該是面向所有市民的助餐點,轉型后的養老助餐點,不僅規模、數量、運營類型等都需要“提檔升級”,與之配套的相關職能管理部門,如公安、市場監督管理、民政、財政,甚至交通運輸部門等,也都將參與到對社區食堂的管理和監督中,多方應合力探索社區食堂的長久“飄香”之道。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馬道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