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4月22號是第54個世界地球日,宣傳主題為“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江蘇各地紛紛開展科普進校園活動,引導孩子們踐行綠色低碳的環保理念,珍惜共同的地球家園。
早上八點,宿遷市泗陽縣實驗初級中學的學生們走上街頭,他們身穿環衛馬甲,體驗環衛崗位工作,在環衛工人的帶領下仔細清掃街道。學習道路養護車、練習打撈水面垃圾,孩子們認真掌握工作的要領,開始環衛作業。學生王一涵說:“今天,我化身成一名小小環衛工人,親身體驗環衛工人的工作,覺得這份工作比我想象中的要更加辛苦。在今后的生活中,我會從點滴小事做起,愛護環境,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學習他們身上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
為了讓孩子們了解現代化環衛工作和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泗陽縣出動抑塵車、灑水車、洗地車等多輛多工種現代化專項作業車,走上泗陽大街,用行動守護整潔環境。
鎮江市教育局和生態環境局在江蘇省鎮江第一中學,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環保公益嘉年華活動。環保時裝秀、制作環保塑料袋等10多個環保游戲環節,吸引同學們打卡通關。江蘇省鎮江第一中學學生周智俊說:“作為中學生,我們應該更致力于保護地球環境,體現出我們新時代青少年勇于擔當、敢于作為的精神。我們今年應該多去種一些綠植,在日常生活當中多主動去垃圾分類,不要亂丟垃圾。”
江蘇省鎮江第一中學黨委書記吳鐵俊告訴記者,形式多樣的環保活動能增強同學們保護環境的責任感,讓他們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環保理念:“不僅僅是對學生進行低碳環保方面的教育,同時也是一種家國情懷、社會責任的教育。只有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參與、去感悟、去體驗,才能讓他們更多地懂得責任、擔當、使命。”
保護環境不僅僅在于一時之力,更在于久久為功。淮安市關天培小學號召學生開展垃圾分類,合理回收塑料瓶,從小養成孩子們愛護自然、保護地球環境的好習慣。淮安市關天培小學志愿者服務站的窗戶上,張貼著一張公示表,上面記錄著最新賣出的塑料瓶總金額781元,賣出的資金也將用于捐助困難學子。淮安市關天培小學四年級學生王安琪說:“從二年級的時候,我就會帶一些瓶子來學校,后來我知道,原來賣這些瓶子的錢,都是捐助給需要幫助的同學,我覺得這件事特別有意義。”
一年時間,該學校回收了近100萬個塑料瓶。淮安市關天培小學校長陳大春表示,開展“垃圾分類回收”活動,就是想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環保理念根植于師生心中。同時,通過變賣籌集“小水滴基金”,每年資助 100 名家庭貧困學生,在培養學生環境保護意識的同時,充分感受垃圾分類回收的價值以及幫助他人的快樂。
(江蘇新聞廣播/徐仁飛 鎮江臺 宿遷臺 淮安臺 編輯/徐瑋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