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蘇州工業園區展示中心里,智能終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納米材料等眾多行業領軍企業的最新產品令人目不暇接;常熟蔣巷村里,一棟棟寬敞漂亮的二層洋樓鱗次櫛比,為村民們越過越紅火的幸福生活作著生動注腳;吳江區汾湖境內的“黿蕩小館”里,光影結合、館藏豐富、講解細致,將長三角吳地區域的自然生態、文化魅力、人文底蘊和精神傳承,以潤物細無聲方式傳遞給每一位參觀者……
4月24日,“中國式現代化的長三角實踐”網絡主題采訪活動走進蘇州,圍繞產業打造、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等主題進行深入采訪,探尋中國式現代化的蘇州新實踐。
蘇州工業園區:
【資料圖】
“拼”出高質量發展好勢頭
1994年,中新雙方簽署《借鑒新加坡經驗,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的協議,開放合作的信號傳播開來,歐萊雅、西門子、三星等率先赴蘇州工業園區考察,并成為落戶的“頭雁”。
如今,正在走向而立之年的蘇州工業園區的“雁陣”已然成型——截至目前,園區擁有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166個,省市區三級總部企業達168家,是全省唯一“外資總部經濟集聚區”。同時,園區在國家級經開區綜合考評中實現了“七連冠”,躋身科技部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行列。
如此可喜的發展勢態是如何實現的?一方面,蘇州工業園區地處經濟富庶、交通便利的長三角,毗鄰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科技創新中心上海,背靠工業門類齊全、體系完備的蘇州,園區在主動融入區域“一盤棋”布局中激發出了腹地優勢潛力,實現了制造業領域的完整產業鏈布局。據介紹,企業生產所需的零配件,只需一個電話,基本上1到2個小時就有人把貨送過來。放眼全球,這種由16萬家工業企業托舉起的產業配套能力也顯得極為獨特和珍貴。
另一方面,園區的發展離不開高端人才和技術儲備。目前,園區現集聚大院大所37家、中外名校33家,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489家、上市企業61家、各級獨角獸及準獨角獸企業180家;人才總數多年保持全國開發區第一,入選國家級重大人才引進工程專家278名,外國高端人才1565人、占全省1/5。
自開發建設以來,蘇州工業園區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高質量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據了解,園區截至目前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900億元,上繳稅收8000多億元,引進外資項目超5000個,實際使用外資近400億美元,進出口總額1.4萬億美元,打造了“2+3+1”特色產業體系(“2”,即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兩大主導產業;“3”,即生物醫藥、納米技術應用、人工智能三大新興產業;“1”,即現代服務業)。
“未來,園區將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敢為、敢闖、敢干、敢首創’的擔當作為,豐富園區經驗時代內涵,加快建設開放創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高水平展示中國式現代化園區新圖景?!眻@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常熟蔣巷村:
唱響鄉村振興路上的田園牧歌
家家住別墅,戶戶有汽車,老人有養老金,孩子有獎學金,村里提供免費的老年公寓,還額外報銷一定比例的醫藥費。這里是常熟市支塘鎮蔣巷村,曾經那個有名的“洼地惡水”貧困村,如今早已發展成全國文明村、國家級生態村、全國新農村建設科技示范村。
上世紀60年代的蔣巷村河塘縱橫,墳堆遍野,田塊零亂,高低不平。蔣巷村黨委書記常德盛帶頭喊出了“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換”的口號,發動群眾疏通河流,開溝降漬,建圩造田,筑堤防潮。當年全村不足400人的勞力,硬是憑著每人肩上的一條扁擔兩只筐,把1700畝低洼地填高了1米。
有地無肥,糧食產量上不來。為了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常德盛發動大家養豬養羊積累農家肥。沒有錢,就到上海裝糞肥,到機場割青草,到陽澄湖撈水草……經過一番土壤整理改良,1700畝田地終于建成了旱澇保收的高產田。田塊成方,樹木成行,溝渠成網,土壤肥沃。種出來的有機稻米,也逐漸打響了自己的品牌。
要想強村富民,僅靠農業還不夠。蔣巷村緊跟時代步伐,在“農業起家”后,繼續依靠“工業發家”。常德盛和村民們一起拿出當年改良土壤的勁頭,辦起了新型建材企業。在大伙的齊心協力之下,逐漸將一家村辦輕質建材廠,發展為年產值超10億元的企業集團——常盛集團,讓村里有了“搖錢樹”。
2000年,蔣巷村開始給村民建別墅,分批建成192幢。常德盛介紹:“每套220平方米,造價近30萬元,村民只需交12.8萬元。房子里天燃氣灶具、太陽能熱水器、衛生清潔用具等一應俱全?!?/p>
村里還建成158套三星級標準的老年公寓,年滿65歲的村民可以免費入住。此外,村民還都有了養老金,男性滿58虛歲、女性滿55虛歲就可以領取,每月600-2300元不等。
生活條件改善了,居住環境也不能落下。如今漫步在蔣巷村內,亭臺樓閣、小橋流水、荷塘碧波、生態園、濕地……處處風景宜人。新江南水鄉的風光讓游客流連忘返的同時,也讓蔣巷村于2019年成為了常熟第一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28間簡約精致的民宿每逢節假日常常爆滿,每年有近30萬游客來村里觀光度假,旅游收入超千萬元。
“今后,蔣巷村還要繼續變成一個大森林,不僅讓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還要為子孫后代造福?!弊谔镩g地頭,常德盛指著生態園說道。
吳江區汾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以生態“含綠量”,贏得發展“含金量”
站在上海青浦金澤鎮的最西端放眼望去,黿蕩湖水清岸綠、路邊繁花盛開,一片生機勃勃。黿蕩湖的西面,是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汾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面不遠處,是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西塘鎮。分屬滬蘇浙三地的青浦、吳江、嘉善,在2019年11月1日共同掛牌成立了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
“沒有好環境,就沒有好產業?!狈诤咝聟^始終堅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前所未有的決心魄力,狠抓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實抓嚴管生態環境,在綠水青山中繪就新時代江南魚米之鄉的嶄新圖景。
地處江南水鄉,水是汾湖的特色也是天賦,全域258平方公里面積中40%左右是水面。為保護水這個“生命之源”,汾湖規劃了“一帶兩環”的河湖主體構架,“一帶”即太浦河,“兩環”包括環黿蕩和環三白蕩。以此為基礎,展開城鄉建設布局。通過治理保護,與其他湖蕩、河網一起,共同構成城市生態網絡與公共活動空間,提升百姓幸福感。
生態環境保護改善,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隨著生態環境保護向上改善空間越來越窄,末端治理邊際效應加快顯現。大氣PM2.5每改善1微克,水質優Ⅲ比例每提高1個百分點,都要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汾湖高新區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開展“安瀾行動”,構建“點題、破題、解題”治理模式,積極探索生態環境治理新路徑。
據了解,汾湖高新區已完成7個低端行業234家產業集群整治,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全部淘汰,太浦河沿線1公里范圍內17家化工生產、?;方洜I儲存單位悉數關停。投入600萬元開展園區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工作,完成排查整治太湖流域87個入河排污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93%,建成生態美麗河湖51條,黿蕩、洋砂蕩獲評省級示范幸福河湖。今年年初再次聚焦重點行業,對全域152家噴水織機企業、5家印染企業、5家涂層企業開展專項整治行動。
鐵腕治污、持續發力,最終換來天藍水清。3年來,汾湖高新區PM2.5年平均濃度顯著降低,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明顯提升,藍天白云正在日益成為汾湖的美麗背景。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陸威/文 王悅謀/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