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鹽城,這座海濱城市的生態之景總是浮現在我們眼前。從丹頂鶴到麋鹿,從黃海森林到條子泥濕地,生態已經成為鹽城響當當的名片。4 月 25 日上午," 中國式現代化的長三角實踐 " 網絡主題采訪團走進鹽城黃海濕地條子泥和黃海森林公園。
條子泥濕地:經濟發展下的一方凈土
東臺條子泥岸段位于江蘇蘇北淺灘,總面積約 50 萬畝,是我國首個濱海濕地類世界自然遺產的核心區,每年吸引 " 鳥中大熊貓 " ——勺嘴鷸等全球千萬只候鳥到此棲息換羽。
【資料圖】
條子泥因其港汊形似條狀而得名。乍一看這片灘涂,似乎只是一片普通的泥地,一望無際,給人靜悄悄的感覺。而當你通過景區的望遠鏡探索,原來遠處的濕地竟如此熱鬧!蹦蹦跳跳的各種鳥兒,有的在覓食,有的在睡覺。成群結隊的鳥兒棲息在這里,仿佛這里就是他們的 " 五星級酒店 "。
火烈鳥的數量從一兩只增加到了 11 只!" 東臺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沿海區黨工委書記呂洪濤告訴現代快報記者,生態越來越好,愿意來這里的鳥類越來越多,愿意留下來的鳥也多了。
如何在保護中發展?呂洪濤表示,條子泥的理念是不僅僅靠專業人員參與濕地保護,更要帶動學生、外地游客等全社會參與其中,因此條子泥濕地常常組織科普研學活動,讓更多人了解、保護濕地。
黃海森林公園:鹽堿地上升起的"生態明珠"
黃海森林公園坐落于世界自然遺產——鹽城黃海濕地,公園始建于 1965 年成立的國營東臺市林場。這里,是華東地區最大的森林氧吧。信步在高聳入云的水杉林間,此刻無需多言,只需大口呼吸。昔日沿?;臑┳兩砣珖睾5貐^最大的平原森林,靠的是一代又一代林工的辛勤奮斗。
時間線拉回五十多年前,東臺沿海灘涂,萋萋荒草一望無際。1965 年,東臺縣委組建東臺林場實施海邊造林工程,培育栽插耐堿的適生刺槐。此后,林工們不斷改土栽樹植綠,還突破了鹽堿地上不能栽植水杉的制約。如今這里已滿是蒼天大樹,形成了以刺槐、水杉、銀杏、楊樹為主的生態景觀。
如今,公園總面積 6.8 萬畝,森林覆蓋率超 85%,負氧離子含量平均達到 4500/cm3,PM2.5 常年在 8μg/m3 以下,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太平洋西岸罕見的未被污染的海濱勝地。
公園的前身是東臺林場,曾經我們靠伐木掙錢?,F在,我們全力打造生態旅游,經濟效益更好啦。" 東臺黃海森林公園管理中心林場林業科科長林同岳感慨地說。
1986 年來到林場的林同岳,不僅姓 " 林 ",也和樹木打了一輩子交道。接過老一輩林場人的接力棒,他見證著 " 從賣樹木到賣風景 " 的轉換。雖然發展理念和方式變了,但黃海林工身上艱苦奮斗、科學求真、守正創新、綠色發展的精神始終未變。
(現代快報+記者 龍秋利/文 劉暢/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