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常州新北區孟河鎮南蘭陵村,村道邊的竹籬笆里,茄子、荊芥、蠶豆長勢正好;倒映在池塘里的明代古竹林,正悄悄潛入池底。春天的南蘭陵村,生機勃勃。
孟河一帶,曾為古南蘭陵城。據史料記載,這里因南北朝時期走出齊梁兩朝多位帝王,又被稱作“齊梁故里”。區域內的南蘭陵村至今仍保留著大量的齊梁文化遺存。
【資料圖】
歲月變遷,南蘭陵村從悠遠的歷史文脈中汲取營養,以“水韻香、田野香、屋里香”三大特色主題,打造農文旅融合服務型鄉村產業,激活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
南蘭陵村溝塘密布、水道縱橫,發展美麗鄉村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近年來,在村黨總支書記周萍艷的帶領下,確定了“塘塘相通、塘渠相連、塘景同治”的治水思路。通過截污納管、河道清淤、池塘標準化改造、建立長效管護機制,再現秀美水系。
水岸同治,岸上“文章”同樣重要。“去年,我們在沿岸砌了石籬、鋪上步道,對屋舍、房前屋后進出路、小菜園、綠化帶等進行整治、提升,并利用舊磚瓦、水缸等閑置材料,構建多樣化鄉村小景,保持村莊自然肌理的同時,實現了一口水塘與一方生態的共生共榮。”周萍艷說。
河塘煥綺萬物生。圍繞“香邑南蘭陵”品牌規劃建設,南蘭陵村著力從歷史底韻、生態原韻角度出發,大力發展荊芥、蒲公英、薄荷等香草產業,打造了以香草種植、趣味觀賞、文化體驗、自然教育、文創購物和鄉創市集的全產業鏈。“作為‘孟河醫派’發源地,南蘭陵一帶的中藥材種植歷史悠久,如今恢復中醫藥香,承載了傳承歷史的美好期許。”周萍艷告訴記者。
為發展儲力蓄能,村子還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為抓手,推進閑置民房與田地、養殖池塘等各類資源的收儲工作。目前,南蘭陵村已完成對13幢閑置民房的統一收儲,下一步將和鎮聯手發出“英雄帖”,引進鄉賢培育項目、打造特色鄉村IP。
后人精心呵護的南蘭陵村,不僅吸引來越來越多的客人,也留住了越來越多的村民——
四年前,村民鄭秋芳和丈夫回到家鄉,銷售手作棉衣。經一針一線傳統手工縫制的棉襖,柔軟舒適,深受游客喜愛。僅去年冬天,就賣出5000多件。
村民鄭小丹制作的當地特色美食——開花團子,同樣收獲諸多青睞。為讓外來游客更好地了解開花團子的制作步驟,鄭小丹還在自己的作坊內設置了體驗區,手把手指導游客體驗制作樂趣。
通過改造自家房子,50歲的村民鄭建偉經營起了一家“閑人閑居”農家菜館,年收入近20萬元。“隨著村里的環境越來越好,相信我的農家菜館前景也會越來越好,鄉村振興大有可為。”
(徐蕾 梅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