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入庫重大招引項目6個,總投資105億元;16個新能源產業重點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158億元;電力裝備、太陽能光伏、動力及儲能電池、智電汽車等領域,一批企業訂單猛增、發貨不停……
【資料圖】
今年以來,常州市武進區錨定“全市新能源之都首位區”建設目標,發揮全產業鏈布局、主導產業協同和“兩湖”創新區建設應用的“三重優勢”,發力做強現有優勢產業、打造未來支柱產業、引導創新模式應用。一季度,全區新能源產業產值預計同比增幅超30%。其中,新能源汽車及核心零部件增幅超74%。
一“車”領跑
3月交付超2萬輛,同比增長88.7%,位列豪華品牌銷量總榜第5名;L9、L7分別拿下大型和中大型SUV銷量冠軍;累計交付突破30萬輛……加速沖刺千億規模,理想汽車銷量一路逆勢上揚、表現強勁。
“既得益于理想汽車卓越的產品力和精準的市場定位,也離不開常州智能制造基地強大的供應制造能力。”理想汽車副總裁李冠華說,企業立足常州、輻射全國,合作領域不斷拓寬、規模體量持續攀升,正加速布局高壓純電動車型,進一步提升整車制造能力。
以理想汽車為龍頭,武進區加快優化智電汽車產業鏈布局,廣泛集聚上下游優質企業,提升關鍵零部件自主配套能力,領軍企業、隱形冠軍不斷涌現,項目招引、建設如火如荼。隸屬世界500強企業、德國大陸集團的貝內克長順,在生態汽車內飾材料領域的全國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近期啟動三期擴建項目;被譽為“小華為”的匯川技術,在武高新投資建廠,一、二期全部達產后年產值將超100億元;江蘇銘納陽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在扁線電機領域獨樹一幟……
目前,武進區已形成包括動力系統、動力電池、汽車電子、內飾件、車座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一批企業“鏈”上發力,讓高質量發展引擎持續轟鳴。
“芯”“車”協同
新能源汽車進入發展快車道,帶動汽車芯片迎來向上發展的重要機遇。“最近幾年,我們積極開拓產品在新能源汽車激光雷達領域的應用,收效顯著。”常州縱慧芯光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曉遲說,公司專注研發生產VCSEL芯片、器件及模組等產品,是國內第一、國際前三的VCSEL芯片量產供應商,與多家頭部激光雷達廠商達成合作,相關產品預計二季度量產。
近期投產的常州承芯半導體有限公司高端濾波器項目,同樣具有產業競爭力強、關聯度高、帶動性好等特點。
搶抓發展機遇,全力提升產業競爭力,武進加快打造集研發、設計、制造、應用于一體的龍城芯谷,重點聚焦新能源汽車、機器人、智能裝備等與常州特色產業關聯度高的細分領域,布局車規級芯片、高端射頻芯片、光電芯片、功率半導體等,力爭3年產業形態成形、8年打造中國化合物半導體產業集聚新地標。首批已有6個項目簽約入駐。寬禁帶半導體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州分中心也在武進揭牌。
寬禁帶半導體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馬曉華介紹,分中心重點圍繞特色半導體,尤其是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發展中遇到的瓶頸,加快關鍵技術攻關突破、技術成果轉化,并開展高端管理、技術人才屬地化培養,為產業更好發展提供支撐。
多賽道并進
作為全市唯一在“發儲送用”各環節都有布局的板塊,武進區強化產業集聚效應,多賽道并進,爭分奪秒把“勢”轉化為“能”。
在江蘇順風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條產線一分鐘就能生產127片182電池。2022年,企業實現開票收入106億元,成為新晉“百億企業”。搶抓光伏電池技術升級迭代窗口期,總投資30億元的TOPCon10GW電池項目日前啟動建設,計劃四季度投產。“滿產后,將再增100億元銷售。”總裁查方霞表示。
位于禮嘉鎮的江蘇源氫新能源氫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項目,達產后可形成年產氫質子交換膜650萬平方米的生產能力,是武進在新能源賽道上的又一重大突破。目前,一期試制車間已進入內部裝修階段,預計6月投用。
擁抱氫能產業發展風口,“常州氫灣”在“兩湖”創新區核心區啟航。一期項目、擁有6萬平方米孵化空間的氫灣國際創新社區,已有一批企業意向落戶。
年內,武進區新能源產業規模力爭達1800億元以上。同時,招引總投資超100億元重大項目2個以上,總投資超30億元重大項目5個以上,總投資超10億元重大項目20個以上,全面提升新能源產業貢獻度和辨識度,形成國內一流產業集群。(周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