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的行政執法可以最大限度減少對經營主體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由于缺少統籌、標準不一,有的企業會遇到不同層級不同部門的多頭檢查、重復檢查。泰州市大力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的聯合監管,一方面節約行政資源、提升監管效率,另一方面有效避免多頭執法、執法擾民,讓企業輕裝上陣、安心發展。
(資料圖)
一大早,來自泰州海陵區市場監管、工信等部門的檢查人員碰了一下頭,今天他們要前往轄區一家企業進行“用能單位使用能源”的聯合抽查。
泰州海陵區市場監管局標準計量科工作人員仲重存:“這個能源計量器具配備是基本符合要求的,數據采集也基本能做到日清,下一步我們要書面檢查一下記錄臺賬。”
泰州海陵區工業和信息化局運行監測協調科科長李逸群:“我們來檢查主要是看一下企業的能效水平執行情況。原來我們和市場監管局是各查各的,現在多部門的聯合檢查,同一類的檢查項目我們一次進門全部查完。”
將涉及到多個部門的同一類檢查項目一次查完,能夠最大程度減少多頭檢查給企業帶來的負擔。泰州探索“雙隨機、一公開”聯合抽檢模式,由市場監管部門牽頭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年度抽查事項清單,做到“清單之外無檢查”;檢查結果經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對外公示,并接受社會的監督。
泰州某企業負責人彭波:“這樣只查一次的檢查還是很好的,每次檢查我們都要抽人陪著,準備一些資料,有時候我們還要把生產線停下來,次數多了我們就受不了了。”
泰州海陵區市場監管局信用監管科科長周良炎:“現場核查的項目都是符合要求的。‘雙隨機、一公開’以來,26個職能部門聯合抽查的企業數占比達40%。”
針對不同性質企業的不同實際狀況,泰州還將納入監管對象庫的企業進行分類,與安全、質量、公共利益相關的,如教育醫療等行業的企業,抽查比例放寬;屬于一般監管領域的一般檢查事項,限制抽查比例。檢查結果則按照“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的原則進行后續監管。
同時,泰州還將檢查公示結果與企業信用綁定,一旦有了信用污點,企業在銀行融資、股改上市、招標投標等方面都會受到影響。
泰州市場監管局信用監管處處長朱楨勤:“通過我們聯合監管‘進一次門查多項事’,在我們差異化信用分級分類監管上下功夫,讓企業感受到‘無事不擾’的監管方式,讓違法失信者感受到‘雙隨機’監管的剛性。”
【時空短評 無事不擾:讓企業輕裝上陣安心發展】
在日常的生產經營中,企業渴望的是無事不擾、有事必到,不科學不專業的監管只會給企業添亂。泰州把“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和信用監管深度融合,讓市場監管從過去簡單粗放、經驗主義和各自為戰,走向精準高效、數據驅動和部門聯合的差別化監管,全面壓減檢查頻次,提高監管效能。全省各地各部門要像泰州這樣,積極推進跨部門綜合監管,讓企業輕裝上陣、安心發展,讓經營主體看到變化、得到實惠。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沈楊 陳忠耀 鄒文杰 薛蘇陽 泰州臺 編輯/趙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