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塊光伏板整齊劃一,向陽而列;一方方水域波光粼粼,連綿成片……5月9日,記者走進泰州市姜堰區俞垛鎮花莊村,隨處可見的“漁光互補”元素,向外展示著傳統古村落振興的澎湃動力。
(相關資料圖)
10年前,姜堰區引進央企,投資11億元,在花莊村辦起“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在村南部450畝的溝塘上,用6.5萬塊光伏組件建造的一座光伏發電項目已與中國電網并網發電,每年向中國電網泰州馬華電廠輸送2200萬千瓦時的清潔能源,今年頭四個月,己輸送電力近600萬千瓦時。
上面發電,下面搞特種水產養殖,能人陳小兵發了養殖財,每年純收入在50萬元以上,當地3000多村民跟著沾光,奔向共富。
“向天‘借’陽光,靠河湖求發展,就是要讓新的‘漁光曲’給振興添動力。”姜堰區俞垛鎮黨委書記冒云說。
“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只是姜堰區綠色產業的“冰山一角”。時下,綠色發展的浪潮在姜堰區一浪高過一浪。和“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一樣,新的綠色產業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記者來到位于姜堰經濟開發區的泰州中來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三期生產車間,到處呈現出一片忙碌景象,串焊機、排版機、玻璃機、疊焊機等一臺臺自動化生產設備,快速運轉。一片片單晶雙面高效光伏組件成批下線。
“我們每天電池片的產出在20到23萬片。”該公司行政主管袁華波介紹,泰州中來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背板制造商,擁有全球30%的市場份額,泰州姜堰區生產基地致力于N型單晶硅雙面高效太陽能電池的研發及制造。
中來光電的背膜產品己廣泛應用全球逾1.5GW光伏電站。自2016年落戶姜堰區以來,企業經濟效益一路飆升。三期項目新增開票銷售60億元,實現稅收2.6億元。當下,中來光電與泰州移動將基于5G、云計算、AI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就智能化設備規模數據采集、數字孿生、智慧安防MES系統升級等項目深度合作,進一步為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賦能。
近年來,姜堰區著力培育新招引的鏈上企業,在產品研發、人才引進、技改升級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對外廣引活水招大引強。按照“上補中強下鏈”的發展思路,優先引進EVA膠膜、背板、光伏玻璃、焊帶等缺鏈項目。乘著綠色產業加速崛起的“東風”,匯聚在姜堰區的新能源企業不約而至。
在姜堰區羅塘街道民營經濟產業中心,由泰州市華源電機有限公司投資1.5億元的風力發電機項目,經過5年的精心打造,現在已進入“成熟收割期”,去年公司納稅銷售達5億元。
去年江蘇省出爐了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項目,姜堰區雙登富朗特新能源有限公司高性能用鋰離子電池項目成功獲批1800萬元專項資金。該項目的核心技術,主要應用于5G通信基站儲能、數據中心、電網儲能等諸多領域,其中大容量鋁殼電芯為行業首創,填補了國內空白。
至此,江蘇雙登集團三年獲批省戰略性新興產業資金5400萬元,極大地促進了姜堰區新能源產業的加速奔跑。
隨著國家碳達峰碳中和“雙碳戰略”的加速推進,新型儲能成為能源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支撐之一。姜堰區搶抓新興戰略產業發展的“機遇期”,主動定位,實施“固鏈、延鏈、補鏈、強鏈”,培育創新鏈,提升價值鏈。加快聚焦產業全鏈精準招商,利用產業基金助推招商,串起產業鏈,形成綠色產業集群。用營商環境加速招商,發動機關部門主動走進光伏產業企業家圈子,用更專業的服務讓產業鏈“擦出火花”。
在姜堰區高新區,由泰州衡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鋰離子電池濕法隔膜二期項目于今年4月底建成投產,該項目是江蘇省重大項目,總投資42億元,預計年納稅銷售50億元,入庫稅收2.5億元。短短幾年間,姜堰區綠色新能源產業“井噴”式發展。
近年來,姜堰區先后引進12家新能源企業,產品包括大容量閥控密封鉛酸蓄電池、膠體電池、超級電容器等,新能源企業累計申請專利156件,開發新品194個,13個項目被列為國家重點新產品、省高新技術產品。
雙登集團每年都將銷售收入的5%投入科技研發,先后成立了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級新型高能化學電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該企業100萬組大容量磷酸鐵鋰電池項目被列為省重點發展對象,承建的“風光電互補新能源供電系統樣板基站”亮相上海世博會,被列為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單位。此外,華能新能源公司興建的2兆瓦太陽能示范電站成為國家首批屋頂太陽能發電示范項目,開創了國內利用大型輕鋼結構廠房建設屋頂電站的先河。揚動電氣公司參加非晶合金變壓器國家標準的修訂,掌握了行業話語權。目前,鼎茂電氣、揚動電氣、非晶電氣等公司生產的非晶合金節能變壓器等產品,在國內市場非常暢銷。
近5年來,姜堰區共有新能源企業29家,其中近兩年新建的企業12家,去年又招引4家億企業,新能源產業產銷年均遞增30%以上。
(泰州市姜堰區融媒體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