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通訊員 揚市管 邗市管 記者 邱凌
反食品浪費法施行兩周年,隨著“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理念逐漸成為社會共識,越來越多的企事業單位正通過數字化服務等手段,從各個環節踐行“反食品浪費”。日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召開制止餐飲浪費專項行動新聞發布會,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學校食堂餐廚余量比同期下降50%至90%,被作為“江蘇經驗”的典型案例進行分享。記者從揚州市市場監管局了解到,為堅決遏制“舌尖上的浪費”,近年來揚州通過種種舉措正向引導,倡導文明餐飲新“食”尚,讓“食育”教育從“舌尖”深入“心間”。
智慧系統助力文明餐飲新“食”尚
在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食堂泔水桶為何能瘦身?餐廚余量為何能比同期下降50%至90%?該校后勤基建處副處長兼飲食服務中心主任吳敏告訴記者,他們結合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購置了32套自助稱量設備,設置2條運行線路,構建無感支付、自助稱重系統,打造節約型智慧餐廳,目前已經在學校桃園食堂正式運行。該系統實現了自助稱重打菜,一菜一價、精準計量、精確計費,既保留了原有自助餐選餐便捷、菜式豐富的優點,也避免了食物浪費。
“每個餐臺都設置有感應區,餐盤下安裝有芯片,每次夾取了多少菜,屏幕上都會自動顯示價格,吃多少拿多少。”在該校桃園食堂, 記者注意到這里菜品非常豐富,就餐師生只要端個盤子就能完成自動稱重、無感支付流程,而且就餐完畢后幾乎都是“光盤”。
“過去我們點餐拿多拿少沒有在意,如今取餐后智能識別餐品、稱重計費,多取多付錢,少取少付,避免了浪費。”現場就餐的學生張晗表示,這樣的智慧系統不用擔心人工打飯導致菜量不統一,也不用擔心點整份菜吃不完產生浪費。
吳敏介紹,與未改造前相比,桃園食堂的廚余垃圾明顯減少,人人成了“光盤行動”的踐行者,有了智能系統助力,他們對于每日菜品的用量、菜品剩余程度都能進行數據分析。
“精準管理后,利用大數據,工作人員還可以了解食堂哪些菜受歡迎、哪些菜銷量不佳,以便進一步改進菜品。我們食堂推出了很多精品菜,讓師生可以選擇的菜品更加豐富,營養更加均衡。”吳敏說。
除了智慧食堂,揚州工業職業學院還從采購、驗收、儲存、加工、售賣等各個環節,開展了全鏈條、全流程杜絕餐飲浪費行動。在沁春園、湖畔園、丁香園食堂推出了小份米飯,學生吃多少點多少,面條、炒面等主食分大小碗售賣,“按需定量”已成為食堂標配。
該校還充分利用重要時間節點,在全校范圍舉辦“反餐飲浪費海報、征文”等活動,充分調動大家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主動性和自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