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初夏時節,江蘇廣袤的田野上一片金黃、麥浪滾滾,小麥陸續進入了成熟收獲期。這兩天,農戶搶抓晴好天氣,開鐮收割。
在蘇州吳江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多臺收割機在麥田里來回馳騁。一臺臺無人收割機成為了農民的好幫手,在北斗衛星的助力下,通過手機APP遠程操作,無人收割機便自動進入全自動收割的狀態,大大解放了農民的雙手。
蘇州市吳江區同里鎮北聯村種糧戶王建林告訴記者,現在機械化程度也提高了,省時又省力,小麥要搶收,基本上一臺農機一天能收割100畝左右。
今年吳江全區小麥播種面積19.7萬畝,較去年增加3.5萬畝,增幅超20%。蘇州市吳江區農業技術服務中心主任周君介紹,今年全區小麥總體呈現出面積增、品種優、產量高的特點,預計平均畝產達350公斤,高產田塊畝產甚至突破500公斤。
經過前期麥種選育與良好的田間管理,各地小麥在實現提質增產的同時,也能為農戶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今年,無錫宜興小麥播種面積36.37萬畝,比去年增加了1.57萬畝,主要品種為“寧麥13”“寧麥26”“蘇隆128”等,畝產平均可達到450公斤左右。南通如東推廣種植的小麥新品種“揚麥30”,借助“訂單式”種植模式,能為76名種糧大戶增加效益70余萬元。
南通如東縣岔河鎮玉林村種糧大戶徐冬軍告訴記者,“揚麥30”品種在田間表現非常滿意,種了有300多畝,能多收入七八千元,大家都比較開心。
目前,全省小麥尚未大面積開鐮。農技部門提醒,由于26-30日全省多降水過程,各地應調配好收割機械和人力,做好夏收夏種的各項準備工作,避開不利天氣,適時早收,及時晾曬烘干,確保干燥入倉。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葉蓓蓓 郝朦 吳江臺 南通臺 淮安臺 宜興臺 常州臺 編輯/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