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喜看麥田千層浪,又到夏糧好“豐景”。無錫全市夏收夏種機械化規模作業近日陸續展開,“三農”工作者們在田間地頭忙碌著,“夏收、夏種、夏管”大忙的序幕即將拉開,預計全市夏收工作將于下周末結束。
小麥開鐮“顆粒歸倉”
25日,6臺收割機隆隆地來回穿梭在宜興楊巷鎮鄔泉村的金色麥田里,眨眼間成片的小麥變成麥粒被收進了收割機谷倉。收割完后,麥粒被立即送去烘干,確保顆粒歸倉。據統計,今年宜興小麥播種面積36.37萬畝,主要品種為寧麥13、蘇隆128等,比去年增加了1.57萬畝。由于天氣好,宜興今年畝產平均可達450公斤左右,是多年來小麥收成最好的一年。
26日下午,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村小麥開鐮,標志著錫山區夏收工作拉開帷幕。高標準農田里,搭載了最新北斗智能系統的無人收割機在金色的麥浪中來回穿梭,小麥隨之完成脫粒、清選、臨時存儲等收割全過程。在接下來的一周里,錫山區6萬余畝小麥將陸續迎來豐收。
為保障糧食基地順利搶收搶種,無錫在夏收秋種期間預計投入收割機1400臺左右,加上插秧機、拖拉機等共2000多臺。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2000多臺農機都裝上了北斗智能監測終端。“對農戶和機手來說,就能實時了解作業面積、位置,相關數據亦將接入市農機數字化平臺,便于政府部門及時了解夏收秋種進展,更高效地調度農機。”無錫市農業農村局人士說。
在嚴家橋農機專業合作社大屏幕上看到,這里農機數量等已接入無錫市農機數字化平臺。目前該平臺已形成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管理、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管理、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管理、智慧農業生產管理等多種功能。合作社農機作業狀況、土壤成分監測等信息都在平臺上顯現,實現生產作業的可視化、智能化、精準化,為農業發展提供科技的力量。
水稻育秧“火力全開”
鋪盤、覆底土、灑水、播種、覆蓋土……無錫全市育秧工作也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著。當前正是水稻育秧關鍵時節,為大力推廣水稻機插秧技術,全力提升育秧技術水平,全市各板塊提前部署、及早謀劃、搶抓農時,通過現場觀摩、課堂培訓、政策解讀等形式,解決實際生產過程中的難點問題,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助力全年糧食生產豐產豐收。
同時,通過代育、代插、代管等全包式或半包式社會化服務,助力控減直播稻,推廣機插秧。今年的機插秧補貼也有了新變化。一方面,補貼對象從農機手轉變為種植戶;另一方面,補貼面積由原先的累計300畝調整為50畝連片以上。通過一系列政策,進一步激勵農戶由碎片化種植轉變為規模化種植。(本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