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明白!”““長江三號明白!”北京時間2023年5月30日9時31分,隨著搭載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六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指揮中心大廳又傳來了冷靜而有力的回答。短短幾個字,讓每一個無錫人都深感自豪。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年來,憑借不斷躍升的創新實力,無錫身影在諸多國家重大科技工程與重大活動中屢屢出現。無錫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挺進,為“大國重器”貢獻重要力量。在科技“強磁場”中激起一個個精彩的“浪頭”,無錫正快馬加鞭、一路向“新”!
勇往直“潛”
搶占深海裝備創新技術的制高點
5月20日,湛藍的南海海面翻涌起雪白的浪花,當紅白相間的“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露出水面的一刻,守候在母船上的人們爆發出掌聲和歡呼聲。
當天,國家文物局利用“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對南海西北陸坡一號沉船進行了第一次考古調查,在沉船遺址核心堆積區西南角布放水下永久測繪基點,并進行初步搜索調查和影像記錄,正式啟動了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古代沉船遺址的考古調查工作。
此次考古發現,深水技術與裝備研發起到重要支撐作用。位于無錫的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七〇二所)是我國三代載人潛水器的牽頭研制單位,也是船舶行業綜合體性能研究和創新設計中心。
“接下來針對兩處沉船的深海考古,我們將利用‘探索一號’和‘探索二號’科考船,搭載‘深海勇士’號4500米級和‘奮斗者’號萬米載人潛水器,以及‘獅子魚一號’ROV(水下機器人)等載人無人平臺裝備,在沉船區開展多種探測、取樣和文物提取工作。”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科學部副主任陳傳緒說。
近10年來,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加大了自主創新研發力度,在船舶工業CAE自主軟件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聯合行業內優勢力量,瞄準海洋工程基礎性能數值預報存在的水動力、結構安全、振動噪聲和爆炸沖擊等主要、常用且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研發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且直接服務于海洋裝備基礎性能預報的系列船舶工業CAE軟件。
未來,七〇二所將繼續發揮長板優勢,發揮重大科研平臺、重大創新載體的效應,堅持“深海、極地、綠色、智能、自主、可控”,搶占深海裝備創新技術的制高點。
一飛沖天
助力國產大飛機展翅翱翔
5月28日,自上海虹橋國際機場起飛的東航MU9191航班,平安降落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標志著國產大飛機C919圓滿完成首個商業航班飛行。這架凝聚著“全國之力”的大飛機上,同樣蘊藏著很多無錫元素。
“3D打印制造出來的部件在性能不變的情況下更輕,有望提高飛機載荷、優化飛行特性。”飛而康快速制造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沈于藍告訴記者,作為商飛的供應商,他們為C919大飛機某類零件進行結構優化設計,3D打印出來之后,減重達到30%以上,但性能沒有下降,綜合成本明顯下降。
“大飛機涉及材料科學、冶金科學、工程力學、空氣動力學、熱動力學等前沿學科,每一個關鍵零部件,都是現代高端制造業的集成。”江蘇騰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潘寧自豪地說,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動態密封及相關液壓傳動產品,解決了“跑冒滴漏”的痛點問題,做到了“滴水不漏”,這是保障飛機安全性的關鍵。
逐夢藍天,無錫發力航空航天全產業鏈。目前無錫已集聚飛而康、雷柯航電、航亞科技等重點航空航天企業近50家,產業規模超160億元,業務領域覆蓋原材料、關鍵部件、整機組裝、系統集成、檢測維修等全鏈條各環節。去年,全市列統航空航天核心企業102家,實現營業收入252.66億元、同比增長13.1%,全市航空航天產業呈現加速發展的良好態勢。
下階段,無錫將進一步集聚優質企業,大力推動航空產業園發展,著力打造產學研并進的創新格局,加快完善機場等基礎設施,全力推動航空航天產業高質量發展。
每一座向上的城市,都在不斷升級拓寬自己的科創版圖。堅定不移走好創新之路,是無錫一直以來的底氣。
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內,“神威·太湖之光”連續4次問鼎全球超級計算機排名榜單TOP500第一名、應用成果3次獲得“戈登·貝爾”獎;探秘深藍,從“蛟龍號”到“深海勇士號”再到“奮斗者”號首次探底全球海洋最深處,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體現了我國在海洋高技術領域的綜合實力;“兩機”領域內,越來越多的無錫企業加入產業鏈供應鏈,成為打造“大國重器”的重要力量……一個又一個硬核科技成果,標注著無錫創新發展的新高度。
創新浪潮,奔涌不息。無錫將繼續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核心戰略和產業強市主導戰略,積極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努力打響科技創新的“太湖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