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近年來,鎮江新區實施黨建引領末梢疏通工程,不斷提升基層治理精準化、精細化水平。新區大路鎮以黨建引領為核心,根據區域、村級特色化融合治理模式,匯聚基層黨員、網格員、志愿者等多元力量,持續推動“一核多元”的基層治理行動,暢通“神經末梢”,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紅色物業”為民生難點破題疏堵
眼下,新區大路鎮瑞峰嘉苑小區里綠意蔥蔥、干凈整潔,28棟拆遷安置樓宇涉及總戶數2730戶,目前入住居民4000多位,其中65%為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為了幫助居民適應新生活,大路鎮人民政府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組織該小區成立了“紅色物業”,小區共設置13名樓棟中心戶,重點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收集群眾的意見和建議,“紅色物業”還開通24小時熱線電話,房屋漏水、鄰里糾紛、小區配套等問題,只要電話一打,物業人員就會及時上門處理,幫助解決百姓身邊的急難愁盼問題,提升小區居民的幸福感與安全感。
2022年12月底,物業保安朱建林在凌晨巡邏時發現一名獨居老人因腦梗暈倒在地,幸虧救治及時,老人才脫離了生命危險。“我們是群眾身邊的服務員,要讓‘紅色物業’有溫度,把我們的家園打造成一個和諧的農村居家養老型小區。”58歲的李建國是一名老黨員,也是小區物業負責人,他說小區里老人喜愛走出家門,聚在一起聊天,物業就在小區大廣場上集中安裝了12張長凳椅,供居民使用,整個小區共有200多張長凳椅。“很方便、很貼心,我們在這里就是養老,幸福感很強。”75歲的高秀華老人開心地說道。
精準服務匯聚社會治理“新動能”
新區大路鎮武橋村依托村里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廣泛開展系列志愿服務活動,對于群眾反映的各類問題實行三級辦理,著力解決群眾之所難、之所困,真正做到為民服務“零距離”。例如武橋村聯合銀行走進村里開展公交一卡通和醫保卡二代換三代升級志愿服務活動;與大路派出所共同開展法治宣講活動;對接華潤燃氣公司,助推新港小區“瓶改管”建設等。
今年以來,武橋村圍繞公共設施損壞、垃圾亂倒亂堆、河道雜草污染、秸稈焚燒等問題,在新區集成智慧中心平臺上共上報工單374條,按時辦結率100%。全面實施黨建引領末梢疏通工程以來,大路鎮各村中心戶和信息員共上報涉及群眾身邊的三級事項2136件、已經成功處置化解2055件,辦結率達到96.2%。
共建共治激活末梢疏通“全盤棋”
在圌山腳下,大路鎮小港村通過黨員代表聯建網格、社會力量融入網格和村干部包聯網格的方式,凝聚力量、共建共治,激活黨建引領末梢疏通“全盤棋”。小港村建立“支部吹哨、黨員報到”服務機制,破解村民的急難愁盼;全面推行網格一線工作法,每周至少一次入網走訪排查,廣泛收集民情民意、直接聯系服務群眾,讓村黨員干部人人都有“責任田”;積極引導律師、志愿者參與基層末梢治理服務,結合普法日開展《憲法》《民法典》等宣傳活動,增強村民法律意識;在村里成立“港港好”協商議事室,今年以來,成功調解處理各類矛盾糾紛20余起,調解成功率達95%以上。
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新區大路鎮將以爭創農村基層黨建標準化建設示范鎮為抓手,完善村級黨群服務中心便民設施,因地制宜打造10個群眾身邊的活動站、議事廳,完善“5分鐘黨群服務圈”,豐富特色化、多元化的基層治理模式,推動基層“末梢”變為治理“前哨”,不斷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能力,讓基層治理在黨建引領帶動下綻放幸福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