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安全帽植入芯片,意外觸電人員卻能安然無恙、噪音揚塵實時監測......6月1日,2023年江蘇省建筑工地“安全生產月”活動啟動儀式上,這些黑科技隨處可見,它們讓建筑工地告別了“灰頭土臉”的傳統形象,變得更加安全、綠色和人性化。
今年6月是全國第22個、全省第30個“安全生產月”。6月1日,由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主辦,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2023年江蘇省建筑施工“安全生產月”活動啟動儀式在南京市江北金融一期項目施工現場順利舉行。儀式上,全體參會人員共同觀看建筑施工安全微電影《大福的故事之生命線》和文藝節目表演——快板《安全護航有擔當》。
“安全生產月”活動啟動儀式結束后,與會人員有序參觀了建筑施工安全質量標準化智慧建造示范工地,觀摩了涵蓋企業文化、黨建引領、造樓機應用、BIM技術應用、精益建造等展示板塊。同時,5G無人機高處巡查系統、5G+AR眼鏡交互系統、AI識別+智能安全帽、危大工程智能應用等多種工地“黑科技”也精彩亮相。在現場,中建三局的技術人員向記者演示一款智能安全帽,安全帽里面會內帶GPS定位芯片,可以做到人員定位 ,數據回傳到平臺上去,系統平臺可以記錄整體的行為軌跡。如果佩戴安全帽在危險區域作業的話,發生緊急安全隱患的話,比如地下室或者信號不好的地方,可以直接按SOS可以聯動報警。
漏電、短路是工地安全的一大隱患。利用懸浮隔離技術設計的這種安全電保護裝備,成了工地用電安全的保護神。
據了解,江北金融一期項目包含2幢層高均總高度150m的塔樓以及其各自附屬的2幢裙房,像這樣的智慧工地,江蘇還有5000個左右,2017年,江蘇省政府出臺《關于深化建筑業改革發展的意見》,要求大力推進智慧工地建設,目前,覆蓋率達到了70%左右。
(江蘇公共新聞頻道/許瑩 鄭麗麗 編輯/徐瑋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