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江蘇各地小麥陸續開鐮,麥浪泛金,機聲隆隆,到處呈現出一派豐收、繁忙景象。農情調度顯示,今年全省夏糧面積3710萬畝、增3.9萬畝,其中小麥3572.1萬畝、增6.2萬畝。截至5月31日,全省小麥收獲進度7%。
【江蘇各地陸續迎來小麥收割】
在無錫市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農機專業合作社600畝無人農場,搭載了最新北斗智能系統的無人收割機在金黃色的麥田里作業,麥浪滾滾、機聲隆隆。
(相關資料圖)
技術人員劉鑫鈺說:“這一塊田收割下來差不多一個小時,三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大約一周收割完成。”
在今年的夏收工作中,最新搭建的無錫市農機數字化平臺也將發揮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500多臺大中型農機設備“入駐”該平臺。
無錫市農業農村局農業機械化管理處處長姜輝說:“我們也會把各種農機具保障好 ,確保搶收搶種。”
在全省不少地方,優良品種加上適宜的氣候環境、配套的農藝措施,也為小麥繼續穩產高產奠定了堅實基礎。今年南通海安通過良種補貼項目,全市約80%的面積種植了優良品種:鎮麥12和農麥88。在生產管理中,切實抓好小麥播種質量和田間管理,今年的小麥穗型、成粒數較往年均有所提高。
南通海安市高新區寶佳家庭農場負責人趙忠佳說:“今年小麥畝產預計在1000斤左右,我們海安還有良種補貼政策,我們的產量高了不僅不愁賣,而且價格也有保證。”
【多舉措確保夏糧“顆粒歸倉”】
為做好夏糧收購工作,鎮江句容提前做好人員培訓、騰倉擴容,備足糧食收購資金、同時提前對烘干設施進行調試、檢修。為保證小麥安全進倉,各地糧食收儲企業還利用綠色清潔烘干技術,進一步提升了儲糧品質。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張家港雙山島上不具備管道蒸氣和天然氣等傳統能源,當地通過熱泵循環系統將熱量輸送至糧食干燥設備中,對糧食進行烘干處理,效率更高、更節能。截至目前,蘇州全市已累計投入各類清潔熱源烘干設備683臺(套),清潔熱源烘干設備占比超過40%。
張家港雙山島種糧大戶胡寧波說:“以前糧食烘干平均每噸糧食烘干成本在240元左右,現在綠色化烘干中心只需要60元左右,能節省75%的成本。”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葉蓓蓓 郝朦 無錫臺 海安臺 句容臺 蘇州臺 張家港臺 編輯/劉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