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蘇州金融和企業界再次迎來了一個好消息:光伏組件巨頭企業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特斯”)在上交所科創板鳴鑼上市,蘇州迎來了第50家科創板上市公司。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50家意味著什么?不妨先看一下數據:目前全國科創板上市企業500余家,江蘇占103家,蘇州50家占江蘇近半、占全國近1/10,即10家科創板上市企業就有1家來自蘇州。
顯然,蘇州科創板上市企業撐起了全省半壁江山,并在全國科創領域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蘇州板塊”。這不禁讓人想知道,蘇州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 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上市鳴鑼現場
科創板上市企業數量居全國前三
時間倒回到2019年7月22日,這一天中國資本市場迎來一件大事——科創板正式開市交易,而科創板第一股“688001”正是來自蘇州的華興源創,并且在首批25家上市公司中就有3家來自蘇州。
如今,蘇州科創板之林愈發郁郁蔥蔥,在數量上僅次于上海(82)、北京(71)兩座城市。“蘇州不僅是制造業產業高地,更是處于不斷成長的資本市場高地。”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南京大學)蘇州研究中心,蘇州科技大學商學院教授徐天舒告訴記者,科創領域的“蘇州板塊”也被越來越多人關注。
“蘇州板塊”有什么特征?現代快報記者統計了蘇州這50家科創板上市公司,結果顯示:從戰略性新興產業分布情況來看,有23家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企業,其中電子核心產業占了16家,有9家為高端裝備制造產業企業,生物產業企業、新材料產業企業各為7家,產業集群效應顯著,“硬科技”成色逐步顯現,且與蘇州四大主導產業高度吻合,與當前資本市場改革側重扶持的行業導向相一致。
一家科創板上市公司,猶如快速行駛的大船,不僅自身能量巨大,還會帶動上下游企業發展。在多個面向科技前沿的硬科技領域,蘇州這50家科創板上市企業匯聚了一批涉及各產業鏈環節、多應用場景的創新企業,在促進科技、資本和產業高水平循環中更進一步,逐步推動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的提升。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目前蘇州科創板上市企業,100%是高新技術企業、80%曾入選瞪羚計劃企業、18%入選蘇州獨角獸培育企業、70%獲評市級以上專精特新資質。截至今年5月末,蘇州科創板上市企業IPO融資總金額達562億元,總市值4577億元。華興源創、廣大特材、綠的諧波、固德威等企業牽頭建立了產學研研究中心,天準科技、江蘇北人、澤璟制藥-U、敏芯股份、納微科技等企業積極承擔了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為產業升級與技術革新提供了強而有力的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上市的阿特斯不僅是蘇州科創板上市的第50家企業,也是蘇州高新區第30家上市企業,而且蘇州高新區上市后備企業中已有近20家處于上市進程中,成為未來“蘇州板塊”發展的重要力量。
△ 6月9日,光伏組件巨頭企業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科創板鳴鑼上市,蘇州迎來了第50家科創板上市公司。
“蘇州板塊”背后是一片滋養科技企業發展的沃土
描述“最強地級市”蘇州的維度有很多,其中一組重要數據是“246”:全市生產總值約占全國GDP的2%,目前蘇州境內A股上市公司數約占全國4%,2020年以來蘇州新增境內A股上市公司數約占全國6%。
經濟總量、上市公司存量和增量的“246”說明了蘇州的經濟發展活力,而科創板“蘇州板塊”的不俗表現,是全市科創產業在資本市場的一個縮影,其背后有著蘇州近年頗具前瞻的發展布局,以及一片滋養科技企業發展的沃土。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蘇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資本市場在推進科技創新中的作用,深入實施“育林計劃”和“參天計劃”,打造支持科創企業運用資本市場發展的良好生態。
一是持續迭代優化政策。科創板設立之初,蘇州就出臺了《蘇州市科創板上市后備企業培育計劃》《蘇州市促進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支持政策。去年4月,在《蘇州市金融支持產業創新集群發展的工作意見》中蘇州明確提出實施“育林計劃”“參天計劃”,對優質科創型、創新型企業從“上市培育”到“上市后做優做強”提供全周期的政策扶持。《推進蘇州上市公司做優做強若干措施》和《蘇州市促進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2023-2025年)》細化了“育林計劃”“參天計劃”的實施路徑,在新的起點上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支持產業創新集群發展作用。
二是共筑培育服務矩陣。近年來,蘇州與上交所建立全面戰略合作關系,多次升級戰略合作協議。2019年雙方共建上交所蘇南基地,依托“基地+服務站”等機制,聯合開展企業走訪、座談等,主動服務擬上市企業。2020年,雙方共建科創板企業培育中心(蘇南),以班級制、全程式、體系化的綜合服務助力創新創業人才認識資本市場、借勢資本市場,繼而主動擁抱資本市場。同時,充分運用上交所“市場服務周”“科創沙龍”“走進上交所”等品牌活動開展全面對接,進一步搭建資本市場與蘇州實體經濟互聯互通的橋梁。
三是打造產業資本高地。股權投資的價值發現功能,是串聯產業創新要素的重要環節。蘇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股權投資持續高質量發展,圍繞集聚關鍵金融要素、招引擴大基金規模,積極構筑資本圍繞產業深度融合的資本生態體系。經過多年的培育發展,蘇州已成為全國股權投資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當前蘇州科創板公司上市前股權結構顯示,前十大股東中平均有6個為股權投資機構,平均持有公司44.6%股權。截至2022年年末,蘇州市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461家,全省占比36%,位居全省第一,管理各類備案基金產品2078只,管理基金總規模(凈資產)近4800億元;注冊在蘇州的備案基金2000余只,合計認繳規模8000多億元。
△ 2月10日,蘇州市促進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推進會舉行,蘇州將進一步推動資本市場“蘇州板塊”從“做大數量”向“做優質量”邁進。
專家:蘇州的工業基礎和金融服務是強大的支撐保障
“蘇州大量企業的上市是蘇州40多年來,從鄉鎮企業到外資企業到民營高科技企業不斷做強做大制造業的結果。”徐天舒表示,強大的工業基礎和高質量的金融服務,為蘇州本地科創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保障作用。
徐天舒表示,孵化和催生上市公司,城市政府需要重點做好一系列工作,包括打造“銀行+財政”聯動,發揮風險補償資金池兜底作用,比如蘇州各產業園區內的企業服務中心針對企業不同的貸款主題,設計了多種由共同風險補充資金池擔保的銀行低息貸款產品。
此外是“產業+基金”聯動,積極培育先導產業,比如蘇州以市區兩級國有金融控股集團為主導創建直投基金,并聯合國內知名風險投資公司以混合所有制形式創建母基金,吸引了大量產業引導基金、產業并購基金、創新產業基金、創業投資基金。
徐天舒表示,在發展過程中營商環境極為重要,“蘇州各委辦局專門設立了產業推進的職能處室,例如蘇州市工信局設立了醫藥產業處、智能制造處和信息化推進處,園區經發委設立了產業發展促進處等;蘇州設立了大量企業服務中心,開展政策計算器服務,將惠企政策被動申報變為主動的政務服務。這些都是具有蘇州特色的做法。”
“蘇州的實踐經驗,可以說逐步完善了當前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建立了一套符合中國國情、適合科技創業企業發展的金融服務模式,極大地促進了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應用。”徐天舒說。
現代快報+記者 熊平平 高達
(部分圖片由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