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張安琪 余夢嬌 通訊員 寧組軒
(資料圖)
6月7日,2023年高考第一天。網約車女司機朱倩倩早早就等在了她要接的考生家小區門口,車上還精心準備了愛心送考大禮包。
“早就提前跑過一遍線路了,我一定會把考生安全送到。” 朱倩倩說,今年,她有好多“小伙伴”都加入了愛心送考大軍。
“南京給了我們這個群體很多溫暖,我們也想為這座城市做一點力所能及的小事。”愛心送考的司機們說。
在南京,外賣配送員、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達20萬人。他們就像辛勤工作的“小蜜蜂”,走街串巷、風雨無阻、日夜奔忙,服務著千家萬戶。關愛新就業群體,南京市堅持黨建引領,通過大力實施“寧新聚力”工程,開展“暖蜂2023”行動,把關心關愛實實在在送到新就業群體身邊,更送到他們的心坎上。建設“寧小蜂驛站”就是其中一項,遍布全市的千余個驛站,給新就業群體家的溫暖。
奔跑路上有了暖“新”家
“快點進來歇會兒!”6月5日晚,快遞員陳晨送完最后一單,還沒走進南京市建鄴區中泰國際廣場的“寧小蜂驛站”,坐在里面的外賣配送員吳東就熱情地招呼他。
這里是南京24小時自助服務“寧小蜂驛站”,18平方米空間內,設備一應俱全,全天候為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提供避暑取暖、休息閱讀、飲水熱飯、手機充電、充氣防雨、醫療急救等服務。
“我每天都會來,一天能接七八次熱水。”吳東告訴記者,以往無論是大太陽還是陰雨天,接單子的間隙只能車停路邊、人靠車上休息,而現在能到驛站里吹空調了,“越來越多的兄弟們聚在這里,等單的時候還能嘮嘮嗑。”
在南京新街口商圈,到“寧小蜂驛站”里歇腳、給手機充電的人不斷。“這邊外賣單子特別多,手機很快就沒電了,充電寶一直帶著也不是很方便。到驛站充電快,人還可以歇會。”6月6日下午2點多,午餐高峰期后,外賣配送員孫力走進華榮大廈一樓,到金陵匯“寧小蜂驛站”稍作休整,“這里我比較熟,去年夏天還來參加過健康義診活動。”
華僑路街道黨群科科長李靜介紹,目前,街道沿華僑路兩側已打造5個“寧小蜂驛站”,并依托各個站點的工作人員,成立服務隊,確保各個站點可用、好用。
走進南京市玄武區新街口街道“寧小蜂驛站·丹鳳郵家站”,右前方的“心愿墻”上寫滿了來過驛站的外賣配送員、快遞員及網約車司機的“小心愿”:想給父親買兩瓶好酒、想在南京安家、想在南京多掙錢把女兒接過來……一句句,都是新就業群體對在寧未來生活的美好期盼。
去年6月,南京市委組織部印發《關于推進新就業群體黨建服務陣地“寧小蜂驛站”建設的通知》,并按照“科學布局、一體建設、集約利用”的原則,深入各區調研選址,建設“寧小蜂驛站”。截至目前,南京已建成1022家“寧小蜂驛站”,基本覆蓋城區所有社區。每個驛站都有專人負責日常管理,組織專業服務。南京還在驛站醒目位置設置了引導牌,并在手機地圖APP中上線了導航服務,實現位置、功能等“一鍵實時查詢”。
不僅“歇歇腳”還要“暖暖心”
“寧小蜂驛站”建設,是南京積極推動新就業群體融入城市基層治理,讓新就業群體更有安全感和歸屬感的生動實踐。
“歇歇腳”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還要“暖暖心”。
依托驛站,南京市廣泛開展“送貼心關懷、助職業提升”等活動。目前,驛站已累計開展免費體檢、就業指導、法律援助等活動100余場,服務從業人員近4.5萬人次。同時,在有條件的驛站還增設黨員報到功能,定期開展思想交流、“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活動,舉辦“黨的二十大我來講”等新就業群體“學說做”活動,引導新就業群體黨員亮身份、作貢獻、當先鋒。
各站點也依托屬地實際情況,提供各具特色的服務。
在手機地圖導航的基礎上,南京市建鄴區還上線了云端導航小程序,在該區范圍內實現“一點就到”和“15分鐘全覆蓋”,并積極組織各街道為新就業群體提供增值服務。興隆街道的“寧小蜂驛站”為有求職意向的新就業群體提供1次政策宣講、3次免費推薦就業、1次免費職業指導和1次免費職業培訓。沙洲街道組織社區醫生定期坐班“寧小蜂驛站”,常態化為新就業群體提供義診服務、血糖測量、居家用藥解疑等多樣化特色服務。
南京市鼓樓區錨定商圈重點發力,按照每個商圈建設1個核心驛站、同時配備N個愛心站點的思路,通過科學規劃布點、分類明確標準等有力措施,全力打造15分鐘紅色服務圈。金陵匯紅色街區黨委以“片區”為單位,指導新街口商圈周邊社區同步開展專場活動。面向中海環宇城等商場住宅集中連片區,在重點商超、熱門店鋪等配送前端,建設“愛心商鋪”,聯動周邊住宅小區、公寓和寫字樓等配送末端,建設“愛心接力站”,貫通外賣快遞配送全流程。
位于南京市玄武區紅山街道的“寧小蜂驛站·常發廣場站”定期為新就業群體舉辦親子和少兒托管、暑托班等服務;南京市溧水區永陽街道中山路社區的“寧小蜂驛站”每周四會給新就業群體提供免費健康診療,高峰時期能吸引300人;雨花臺區雨花客廳的“寧小蜂驛站”依托商戶資源,為新就業群體提供物資保障,同時還有志愿者值班,為新就業群體提供即時服務。
暖“新”舉措激發“寧”聚力
全城暖“新”,激發“寧”聚力,越來越多的新就業群體愿意為幸福南京出把力。
今年4月,南京街頭上演的一幕“警匪大片”引發網友關注。當時,閃送員劉守舉剛剛接到一單閃送,還沒來得及確認訂單,就被警察同志攔住了。“給我看了證件,說請我配合辦案追一個偷電動車的嫌疑人。這必須立馬配合啊。”劉守舉當即載上警察同志,騎車追上并抓獲了嫌疑人。
來自安徽的劉守舉今年50歲了。他說,天氣熱了,很多客人看到他都會遞個水,說聲辛苦了,街頭也經常能看到有驛站可以休息,讓他感覺南京人真的很熱心腸。他也希望能在這里發光發熱。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如幫助走失人員回家、在中高考期間主動護學送考、為行動不便老人跑腿買菜買藥等。去年9月,一則關于“洪藍中學15歲女生張某卉在海樂城附近走失”的尋人啟事在朋友圈不停轉發,溧水餓了么平臺外賣小哥陸瑤順看到后,主動加入尋人隊伍,在大街小巷中來回穿梭至次日凌晨。第二天,陸瑤順一邊送單一邊尋找,最終在第三天下午,在一小區地下車庫一角發現了女孩,隨后把她安全交到其家人手中。“其實就是盡自己的一份力去尋找孩子,孩子平安無事就好。”陸瑤順表示。
南京市委組織部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當前已分行業選育30名素質高、專業強的新就業群體黨員,將典型事跡匯編形成案例集,引導新就業群體見賢思齊,并推動全社會一起關心關愛新就業群體。
據悉,今年啟動的“暖蜂2023”行動中,南京將更加聚焦基本需求、注重參與融入,通過拿出2000個免費體檢名額、提檔升級一批“寧小蜂驛站”、劃定一批專用車位、遴選一批律師志愿者、持續舉辦網約配送員職業技能大賽、舉辦“小蜂看南京”活動、組織新就業群體子女參加夏令營、冬訓營、暑托班、周末學堂等舉措,持續提升新就業群體使命感、獲得感、歸屬感和榮譽感,切實引領“新”心向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