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底,江蘇全省60周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1974萬人,老齡化率23.18%,高于全國3.38個百分點。如何更好部署打造供給高質量、普惠高水平、享老高品質的“蘇適養老”服務品牌?省政府近期印發了《關于推動養老事業和產業發展 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6月14日上午,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對相關政策進行解讀。
△新聞發布會
【資料圖】
搭建具有江蘇特色的基本養老服務制度體系框架
《若干措施》給廣大老年人帶來哪些利好?現代快報記者從中看到一系列可期可盼的好政策。比如,“十四五”末對有需求的8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實現全覆蓋;推廣“原居享老”服務模式,為有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多樣化上門服務;設置家庭養老照護床位;重點發展護理型養老機構,“十四五”末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70%,鼓勵養老機構設置一定比例的標準化認知障礙照護床位等等。
省民政廳一級巡視員沙維偉介紹,《若干措施》共6個方面18項內容。包括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運行機制、強化基本養老服務兜底功能、提升基本養老服務能力、拓展基本養老服務供給、加強基本養老服務監管、強化基本養老服務保障等。
△關于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若干措施 江蘇民政供圖
在特色亮點上,《若干措施》聚焦基本養老服務的定義、對象、內容、供給方式等,搭建具有江蘇特色的基本養老服務制度體系框架。
一是堅持政府主導,推動基本養老服務均等化。“十四五”時期,基本養老服務重點聚焦老年人因經濟狀況、身體狀況受限,面臨家庭和個人難以應對的失能、殘疾、無人照顧等困難時的基本生活和照料需求。引導各地把有限的資源用到老年人最需要、最關心的領域,讓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要求各地調整完善本地區基本養老服務目錄清單,確保老年人方便可及、適度均等獲得基本養老服務。針對兜底保障、特殊困難、失能失智和一般老年群體,分層分類提供精準化服務。
二是引導多元參與,推動供給主體多樣化。促進政府、社會、市場、家庭各盡其責,實現基本養老服務供給有序協同。推動國有企業加大基本養老服務供給,參與區域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落實養老服務優惠扶持政策,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提供基本養老服務。鼓勵社會組織、公益組織和個人為基本養老服務提供支持。
三是深化改革創新,推動服務內容精準化。組織開展全省老年人服務需求調查,推動實現按需服務、精準服務。推廣普及“銀發顧問”制度,為有需要的老年人及家庭提供養老服務政策咨詢、信息查詢、方案建議、資源鏈接等服務。發展護理型養老機構,鼓勵養老機構設置一定比例的標準化認知障礙照護床位。
聚焦打通養老服務“堵點”“痛點”,提出一系列新政策、新舉措
促進長三角區域養老服務協同發展。
在項目規劃、土地保障、財政支持、稅費減免、購買服務等方面支持民營養老服務企業發展。
推動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試點,支持金融機構通過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向普惠養老機構提供貸款。
加強專業人才支持,引導養老機構建立基于專業技能、崗位價值、勞動貢獻的工資分配機制,提高養老護理員薪酬待遇。
……
沙維偉介紹,《實施意見》著眼解決當前養老服務發展面臨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明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
△關于推動養老事業和產業發展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實施意見 江蘇民政供圖
完善健全制度體系。《實施意見》聚焦打通養老服務“堵點”“痛點”,提出了新政策、新舉措。如簡化養老機構申報手續,完善辦理指南,推進“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推進城鄉養老服務協調發展,鼓勵優質品牌化、連鎖化養老服務企業拓展農村社會化養老服務;明確養老服務組織用水、用電、用氣參照執行居民價格,實施“有進有出”動態管理等。
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意見》圍繞解決養老服務供需匹配度不高等問題,優化養老服務供給結構。有條件的地區可穩步拓展政府購買基本養老服務對象范圍,并通過市場化機制為其他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積極推進醫養康養結合發展,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利用閑置床位舉辦醫養結合機構,符合條件的給予建設運營補貼;加強養老服務智慧化建設,打造一批智慧養老服務案例場景;優先實施與老年人密切相關的公共服務設施無障礙改造,改善老年人生活環境。
統籌事業產業發展。明確推進養老事業與產業雙輪驅動、協同發展的政策導向。引導國有企業加大在養老服務領域基礎設施投資,強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禁止對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領域單獨設置附加條件和準入門檻;繁榮老年產品用品市場,探索發放養老服務消費券等方式激發銀發經濟活力;做大做強江蘇國際養老服務博覽會和長三角健康養老產業交易會,搭建養老產業優質互動平臺。
現代快報+記者 徐蘇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