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能在附近的助餐中心享用價格實惠的可口飯菜,這就是老年人的幸福午餐?近日記者通過實地探訪了解到,無錫市“錫心香伴”惠老助餐項目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答案遠遠不只這些。錫城老人的養老餐不但能吃得飽、吃得好,還吃得有品位。
老年餐廳推出小清新咖啡吧
(資料圖)
6月7日下午1點,記者來到天元世家小區對面的舒康食坊,幾位老人正喝著咖啡小聚。食坊環境清新簡約,前面是咖啡吧,后面是餐廳,滿足了老人用餐、社交的需求。
舒康養老院有限公司總經理曹瑜介紹,舒康食坊是梁溪區惠山街道東片區的助餐中心,服務納新橋、天元世家、銀杏苑、西水東城等社區。食坊每日提供干凈衛生、清淡營養的兩種套餐,老人享受10—15元/餐優惠價格。老人辦理就餐卡后,每次“刷臉”就能用餐,非常方便。現在每天都有60余位老人前來用餐。
食坊推出咖啡吧這一暖心舉措更是受到老年人的歡迎。曹瑜介紹,老人吃完飯后想要一個輕松、清靜的環境聊聊天或約著老伙伴聚一下。他們就專門打造了這一區域,把門面房設計成日式輕奢風格,提供咖啡、茶、甜品等。老人還可以在這里開展一些手工藝品制作、讀書會等活動。平時15元一杯的純正美式咖啡,老人優惠價為6元。
7000余老人老新村里品“老味道”
6月8日中午,記者來到位于盛岸一村的王鴻源點心店,“刷臉”用餐的老人絡繹不絕。這里主營小籠包、餛飩、面條等傳統小吃,并搭配葷素飯菜,被老人評價為“好吃,是記憶中的無錫味道”。
為何老年餐品選擇傳統老味道?有著多屆人大代表經歷的漢悅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范磊告訴記者,為了做好養老助餐,他前期進行了兩年半的市場調研,去了深圳、廣州、上海、南京、北京等城市了解學習,得出結論:如果沒有一定數量的品種、口味,就很難滿足老年人的個性化用餐需求。需要助餐的老人大多有自己多年飲食偏好和一些基礎疾病,比如有的嗜辣、有的愛甜、有的因為身體原因需要少油少鹽等,助餐要滿足老人需求并得到持續良性發展,只能求同存異。最后他找到了“錨定老人記憶中的老味道”這一切入點。
他們找了很多古方、古籍,并向業內行家探討求教,做出了“老味道”;找專業團隊設計出了簡約又讓人有親近感的店內環境。經過近一年的運營,“王鴻源”得到了老人的普遍認可,已為周邊7000多位老人提供助餐服務,平時老人用餐享受7折優惠。
范磊表示,接下來他們將在新的助餐點采用智能助餐模式,如機器人炒菜、智能下面、智能撈餛飩等,采用自動化出餐,擴大菜品選擇,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
用心守護老人“舌尖上的幸福”
堰新苑的朱老伯近日在助餐中心享用的午餐是雞大腿、百葉包、絲瓜炒雞蛋、菠菜、冬瓜蝦米湯加一份米飯,像他這樣年滿80歲的老人,每餐只需要自付4元。助餐服務減輕了老人的經濟、精力負擔。
據了解,自2013年始無錫就已探索開展老年助餐服務。截至目前,全市區域性助餐中心已達100個,其中,梁溪、惠山、新吳三區實現“一街道多中心”,濱湖區實現社區(村)助餐點全覆蓋。
在惠老助餐項目中,資金采用政府出一點、企業捐一點、個人出一點、慈善捐一點的模式,讓老人優惠得到落實,服務商也能降低成本持續運營。一些服務商表示,各級政府相關部門不光從選址、餐品定位、中心運營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資金扶持,運營中還強化信息采集管理,加強監管,確保服務質量。大家共同用心用情守護老人舌尖的幸福。
無錫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處長是煒云表示,今年無錫將持續推進“錫心香伴”惠老助餐行動,并優化助餐點布局,以社區為層級,新建或提升80個助餐點,同時整合社區核酸小屋及助餐車資源,為錫城老人提供家門口的助餐服務。(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