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通訊員 龍軒 陳思源 記者 張旭
17日上午,在位于高郵市龍虬鎮的江蘇高郵鴨集團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十間快速腌制小屋正在進行最終調試。
生產車間
“快速腌制小屋調試成功后,可以將咸鴨蛋的腌制時間,從原先的一個月壓縮到10天,蛋黃照例起沙流油,蛋白咸度卻會降低。”公司副總經理張萬林說,“我們要出品一款全新的咸鴨蛋,符合當下人的健康飲食習慣。”
高郵位于里下河腹地,水土豐沛。得益于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稟賦,高郵咸鴨蛋馳名國內。如今,高郵每年鴨蛋經濟總產值達18.5億元,咸鴨蛋成了名副其實的“淌金流油”產業。然而,不斷發展壯大中的高郵咸鴨蛋產業卻遇到了“成長的煩惱”。
“這兩年,直播間有不少網友詢問‘有沒有咸度低的咸鴨蛋’。”張萬林說,根據傳統腌制技術,縮短腌制時間可以降低咸度,但蛋黃無法起沙流油,口感會大打折扣。
如何才能突破傳統的鴨蛋腌制模式,打開一條新的發展之路?去年,江蘇高郵鴨集團食品加工有限公司順應市場需求,開辟新的生產線,生產“不咸的咸鴨蛋”。
“我們經過調研,了解到華中農業大學的王樹才教授團隊研發了一款快速腌制小屋,可以通過高溫高壓讓鹽分子迅速透過蛋白進入蛋黃,既降低了蛋白中的含鹽量,又確保了蛋黃起沙流油。”張萬林說,王樹才教授團隊經常調研市場,“不咸的咸鴨蛋”應運而生,這樣的創新突破迎合了當下人們對健康飲食的追求。“做食品產業,只有緊緊抓住消費者的胃,讓消費者吃得更放心更健康,才能吸引回頭客。”
上個月,江蘇高郵鴨集團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在王樹才教授團隊的指導下,開始建設十間快速腌制小屋,每間小屋一次可腌制10萬枚咸鴨蛋。近期,第一批100萬枚鴨蛋即將進入快速腌制小屋。
“以后吃上‘不咸的咸鴨蛋’,‘吃’出的不僅是美味和健康,更有科技賦能傳統農業產業、實現土特產品質提升的故事。”龍虬鎮黨委書記龍在祥說,當前該鎮打造了占地500畝的高郵食品產業園,已落戶3家食品企業,還有2家即將落戶。“我們希望通過科技賦能,打造一條科技含量高的食品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