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一家民營企業,員工都是足額繳納社會保險,但參加企業年金的我還是第一個。能評上‘惠山工匠’,我感到特別自豪!”6月13日,江蘇蘇嘉集團新材料有限公司副廠長陸向偉得知以后惠山區每年都會給自己繳納企業年金時高興地說。
從今年6月開始,無錫市惠山區在全國首創“惠山工匠”激勵年金計劃,將該區籌集的1億多元“惠山工匠”基金每年的投資收益部分,用來為“惠山工匠”們繳納企業年金,持續增值工匠們的養老待遇。首批已有41人受益。
(相關資料圖)
無錫市惠山區人社局黨委書記、局長鄧莉介紹,惠山是長三角地區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制造業職工占該區就業總人數的57%。隨著產業轉型升級的加快,企業對于高技能人才更加渴求,每年評選“惠山工匠”并為他們建立工匠激勵年金,增強員工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吸引和激勵更多優秀高技能人才樂業惠山。
“第二養老金”迎來發展契機
工匠激勵年金作為企業人才集合年金計劃之一,都屬于企業年金。而企業年金是企業及其職工在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自主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由企業繳費、職工個人繳費和企業年金基金投資運營收益構成,是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體系中第二支柱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第二養老金”之稱。按照規定,單位繳納企業年金的費用比例最高不超過職工工資總額的8%,個人繳費不超過4%,企業和個人繳費均可按國家規定在稅前列支。
與基本實現全民覆蓋的“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相比,企業年金為自愿性質,一些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出于用人成本考慮,主動建立企業年金的積極性并不高。多年來,我國養老保險體系一直是第一支柱一枝獨大,第二支柱發展滯后,尚未起到提高養老保障水平、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養老需求的應有功能。
近年來,江蘇穩步推進企業年金制度建設,頂格落實國家降費減負政策,將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從20%降至16%,同時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切實降低了企業用工成本,為用人單位建立企業年金創造條件。加強政策宣傳引導,鼓勵各地積極探索開展擴大企業年金覆蓋面試點。截至2022年底,江蘇企業年金企業賬戶數5413個,參加職工人數73.59萬人,資金規模769.10億元,資金規模位居全國第四位。
多地先行試點人才年金計劃
在主題教育中,省人社廳把宣傳、推進企業年金作為一項重要內容,深入基層調研,搜集企業訴求,總結各地創新經驗,共謀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建設良策。
當前,企業競爭的關鍵在于人才的競爭,加上隨著人口老齡化不斷加速,勞動力總量呈現下降的趨勢,企業“招工難”現象突出,用人單位對于人才特別是高層次、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旺盛。企業年金因其所具備的延期支付功能、可以適當向關鍵崗位和人才傾斜的靈活的分配辦法、權益歸屬規則所具備的約束功能,有助于實現吸引各類緊缺人才和穩住關鍵核心人才的雙重效應。
從2015年起,南京探索實施企業人才年金集合計劃,鼓勵企業為骨干人才先行建立企業年金,再逐步惠及更多職工。人才年金計劃實施以來,南京共有82家用人單位為骨干人才建立了企業年金集合計劃,參保人數達到了15萬余人,建立企業年金的單位數和職工人數達到了2014年底前的4倍以上。
張家港去年率先出臺普惠制人才年金計劃,在省內首次將當地的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對象都納入年金計劃,明確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或具有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資格,或具有中級工(四級)及以上職業資格(技能等級),或具有實職的企業高層管理人員以及企業需要的其他人才(原則上按實際參加人數的50%以內控制)都可以參加年金。目前全市已有8家企業,共計155人參加,還有5家意向企業正在商談中。
一些知識和技術密集型企業,也開始通過企業年金吸引和留住人才。位于徐州的江蘇萬邦醫藥集團是一家民營企業,從2021年開始為集團1128名員工全部繳納年金,深受員工歡迎。
吸引、激勵人才效果明顯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多層次多支柱的養老保險體系。具體而言,就是要努力構建以基本養老保險為基礎,以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為補充、與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相銜接的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省人社廳副廳長梅仕城介紹,健全多渠道籌資并建立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個人退休后的養老金來源將多元化,有利于改善退休人員的生活質量,促進養老保障制度長期可持續發展。
“我請人測算了一下,今年我32歲,如果持續繳納年金到退休,企業年金按月領取的話,可以比同行每月至少多領1000多元,我覺得這種獎勵比單純發放一兩萬元的獎金有意義多了。”來自上汽大通汽車有限公司無錫分公司的高級鉗工嚴國梁,也是今年惠山工匠的企業年金的受益人,聽說以后可以多領退休金特別高興。“這份工匠年金,不僅僅是一份普通的物質獎勵,更是一份持續增值的惠山情。在年金的支持下,工匠人才與惠山企業的黏性將進一步增強,對惠山的進步發展將更有認同感。”鄧莉說。
張家港市澳洋醫院是一家大型綜合性民營醫院,在醫院醫務科工作了18年的王棟磊告訴記者,自己目前的收入待遇不錯,當聽說參加企業年金后,將來除了基本養老金之外還可以再領一份“養老金”,非常高興,表示一定要努力工作,和同事一起把單位建設得更好。
萬邦醫藥集團相關負責人也表示,企業年金實施兩年來,員工離職率大幅減少,招聘研發人才也比以前更容易,企業凝聚力和吸引力明顯增強。
“在總結各地創新經驗的基礎上,我們將進一步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人才年金計劃,指導更多有條件的用人單位建立企業年金,助力‘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江蘇將通過廣泛宣傳,多部門聯動,提高企業年金覆蓋面,讓這個“第二養老金”在推動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建設的同時,筑起“蘇式”育才引才強磁場。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黃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