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無錫市錫山區嚴家橋村擺起了一張張圓桌,伴隨著大舞臺熱鬧的演出,大型燒烤夜市瞬間點燃鄉村“煙火氣”。連日來,該村不斷優化文旅資源,通過接地氣的夜市活動為鄉村旅游注入新動能。
近日,無錫市多個村(社區)獲評全國、全省鄉村旅游重點村,嚴家橋村名列其中。從這些重點村的文旅探索之路中可以看出,留住“鄉土味”的同時,追求更高品位,融入特色文化元素,鄉村旅游也能游出新意。
擺脫同質化 融入地域閃光點
(相關資料圖)
嚴家橋村是錫東久負盛名的書碼頭。每晚夜市啟動,伴隨著熱鬧的氛圍,一曲評彈率先在鄉野大舞臺上唱響。薩克斯、流行樂、舞蹈也輪番上演,配以舞動的燈光,坐落在城市一隅的夜市也可以很嗨、很接地氣。
“這感覺如同‘進淄趕烤’一樣,成百上千人聚在一起把酒言歡,美食味道不錯,人情味更濃!”江陰游客顧佳彬一家四口人驅車來到嚴家橋村,平時工作忙碌的夫妻倆無法帶娃遠游,周邊近郊燒烤夜市正巧滿足了他們的需求,“現場有抽獎活動,隔壁桌運氣好還抽中了滑道項目免費體驗券。”
錫山區羊尖鎮文旅科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燒烤夜市活動將持續近半年,且運行半個多月來頗受本地市民和周邊游客歡迎,輔以嚴家橋村文化資源的加持,鄉村彌漫著濃濃的人情味。不僅如此,村里的波波叔農場、老汪窩里、界州飯店、界州茶室等一批特色精品民宿、農家樂也是游客“打卡”熱門地,日接待游客量達1000人次,這兩年村里年均接待游客也超40萬人次。
不難看出,村子“長紅”的秘訣,不僅在于抓住了游客的胃,更在于尋找熱點的同時融入地域特色。白天聽一曲錫劇、喝一杯早茶、體驗一番農事,晚上來一場盡興的燒烤,滿足了不少游客對鄉村旅游的需求。
民宿需求旺 打造特色落腳點
鄉村旅游重點在“鄉”字,遠離塵囂、接觸自然,探尋有本土味道的“詩和遠方”。“竹制墻板、桌椅、餐具……好多民宿以竹文化為主題,但都有獨特的設計語言。”上海游客謝嘉琪提前一周在小紅書APP上“種草”了數幾家竹海公園風景區的民宿。
比起行程規劃,謝嘉琪花了更多時間在民宿挑選上。“不是住宿條件不滿意,而是可供挑選的風格很多,比選吃的都糾結!”謝嘉琪“吐槽”。而比起為何不選商業化酒店,他表示民宿不僅靠近景區,還傾注了更多房主感情與本土味道,能讓自己感覺到慢下來,深入體驗當地自然和文化。
現下,到鄉村旅游,越來越多的游客將民宿選為落腳點。據木鳥民宿等相關平臺數據顯示,今年五月全國民宿訂單較2019年漲幅明顯,特別是五一期間達到同期5.17倍。作為省鄉村旅游重點村,目前宜興市竹海村農家樂、民宿經營戶達180余家,村里年接待游客量近8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1.2億元。
鄉村旅游中的民宿需求旺盛,打好“特色牌”尤為重要。在竹海村,許多竹制品已成為民宿的標配;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惠山區桃源村根植桃文化,如鳴珂里民宿還融入桃產品、非遺文化等,年營業額超150萬元;全省鄉村旅游重點村陽山鎮新瀆社區桃花十里民宿坐落在陽山半山腰,菜園、果園、花園將民宿圍擁……“提高場景化體驗是文旅融合發展的一大關鍵點。”無錫市旅游業協會會長王潔平表示,讓民宿融入更加本土特色的“可親近、可觸摸、可互動、可體驗”元素,能更具競爭力。
鑄好文化“魂” 旅游更能找到精氣神
竹文化、桃文化、錫劇文化……從重點村競逐文旅賽道的過程中不難看出,無論是旅游產品的推廣,還是民宿的打造,都有本土文化的植入,這也正是鄉村旅游的魅力所在。
重點村的成功經驗正是留住鄉村之“魂”。據悉,嚴家橋村每年舉辦評書演出3次以上,百姓風雨無阻、準時準點前來觀戲,每次演出連續15天或以上;除了家喻戶曉的桃文化,桃源村近年來還注重挖掘本村歷史人文資源,整修開發前寺舍、大路頭等古村落,整理前寺舍周氏家族家規家訓文化、蓮文化、釀酒文化及古石器文化等,建造周氏名館;新瀆社區結合文化創意,形成廟墩特色文化,投入245萬元進行廟墩美麗村包裝,開發文化產品,逐步打造成宜居宜游的文化產業特色村。
“鄉村旅游不僅要讓游客玩得有名目,還要有名堂,更要有收獲。”有業內人士表示,后疫情時期,在全民“旅游沖動”冷靜下來之后,悠閑、幽靜的鄉村游會成為眾多游客出行的選擇。而其中的“名堂”“收獲”,則需要通過精神鏈接、文化搭橋,衍生新型又接地氣的旅游項目,讓游客游有所值。(張子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