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6月13日,在阿特斯大豐儲能項目車間內,各種機器人手臂不斷揮舞工作著,車間內一片忙碌的景象。
鹽城市大豐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周善余介紹,阿特斯大豐儲能項目計劃總投資約102億元,新建20GWh儲能系統和儲能電芯生產線。目前3條儲能系統設備正在調試生產,計劃6月份試生產,今年預計銷售收入10億元。阿特斯大豐儲能項目去年6月落戶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基地,項目應用業內領先的儲能技術,使用大容量、壽命長且安全可靠的磷酸鐵鋰電芯,通過集成優化,設計成高能量密度的儲能系統產品。一期項目預計年內投產,達產后可形成年產能10GWh、年產值120億元。
站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江蘇沿海發展等國家戰略疊加的強勁風口,大豐加快轉換產業賽道,推動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拔節生長。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基地重點布局“一軸、兩核、三組團、四園區”,總面積596平方公里,其中大豐465平方公里,所占面積最大,達78%。基地總體規劃共涉及9大板塊,大豐規劃范圍包括常州鹽城工業園區、大豐經濟開發區等7個板塊。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基地連續兩年寫進省政府工作報告。
“我們產業布局上面已經實現了新一代電子信息、新能源及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這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鹽城大豐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王路介紹,目前,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規模已經達到了450億元,不斷地推動產業結構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
隨后,記者在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基地新能源科創園產業融合會客廳看到,智慧能碳監測平臺大屏上顯示著園區風電、光伏的實時功率,還能看到園區當天產生的綠電量。
“這是園區金風科技公司打造的智慧能碳監測平臺,園區內的風機和光伏板產生的綠色能源,可實現多能互補調配,是一個典型的源網荷儲示范項目。”在工作人員的介紹下,新能源產業發展實景中清晰可見。
大豐區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基地新能源科創園致力于新能源前沿技術和突破行業關鍵卡脖子技術研發與應用,打造長三角地區具有示范帶動效應的新能源技術研發與科技創新平臺,其中金風科技有限公司的“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友好并網與消納關鍵技術”項目、“大型風電機組結構降 本增效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江蘇豐東熱技術有限公司主導 的“綠色低碳可控氣氛熱處理設備與工藝關鍵技術”項目分別被授予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三等獎。
用好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加快做強“智造之核”。園區為眾多高新技術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搭建合作平臺,助力企業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全力打造新能源產業的實踐創新高地、成果轉化高地、人才聚集高地。目前,科創園入駐南京大學沿海低碳產業技術研究院、鹽城工學院大豐新能源產業學院、新能源產才融合創新中心等24家單位。截至去年,已取得專利750余件,牽頭完成國家先進能源技術領域“863計劃”項目、6MW直驅式永磁同步風力發電機項目等4項國家級重點項目。接下來,科創園將加大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資力度,加快推動產學研更深層次合作,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鏈,推動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張文婧 洪葉/文 陳儼/攝 曹陽/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