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蘇網訊(記者/唐寶妍)盛夏,綠樹陰濃,萬物并秀。一場關于開放合作的重量級論壇又一次在太湖之濱如約而至,近500位跨國公司高管及重點商協會負責人在此訴說“中意”,續緣江蘇。
6月28日,第三屆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交流會暨企業家太湖論壇在蘇州舉行。進入第三個年頭,本屆企業家太湖論壇的焦點也從暢通東亞循環、暢通鏈接,關注到了推動利用外資穩中提質,以“深化合作互利共贏共同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持續打造與跨國公司溝通平臺,進一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
擴增量:加速經濟復蘇 打開高水平對外開放“朋友圈”
【資料圖】
三年來,企業家太湖論壇的舉辦正是我國穩住外資外貿基本盤、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明確信號。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開年以來,蘇州、南京、無錫、南通等地組團赴海外“搶訂單”,掀起新一輪赴境外招商熱潮。毫無疑問,作為一個開放大省,在世界經濟貿易增速放緩之下,江蘇需要拼經濟、引外資,需要在外貿穩規模優結構、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上下更大力氣。
數據顯示,2022年江蘇實際使用外資305億美元,占全國比重近1/6,規模位居全國首位,外資企業利潤再投資規模連續五年居全國第一,全省現有外資企業4.1萬余家,世界500強企業中已有392家投資江蘇。這表明,江蘇與跨國公司產業合作基礎扎實,外資企業對江蘇市場也充滿信心,以實際行動對江蘇發展前景投下“信任票”。
招商馬不停蹄,優質項目也紛至沓來。論壇現場發布了近期江蘇與跨國公司產業合作成果,全省各地共有45個超億美元以上外資產業項目簽約,投資金額達117億美元。
今年春節前,蘇州市政府就向松下集團發出邀請;元宵節前兩天,松下集團全球副總裁、集團中國東北亞總代表本間哲朗應邀來到蘇州,見證蘇州市政府與松下集團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據了解,江蘇是松下在中國擁有最多企業的省份,共14家,其中蘇州8家,年度銷售額突破130億元,員工6500名,業務領域涉及冷鏈、智能家電及空間解決方案、汽車智能化、智能制造、關鍵基礎元器件及能源板塊。
再次來到蘇州,本間哲朗除了松下中國總代表之外,又多了一個中國日本商會會長的身份,代表6000家江蘇的日資企業在論壇進行了發言。在進入中國市場的45年里,松下的主要業務從家電和家電的零部件發展到包括健康居家、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和服務、智能制造三大板塊,占到了整個松下集團業務的28%。在他看來,這與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密不可分,“我覺得現在的中國不僅是一個市場大國、制造大國,還是一個創新大國,未來,松下將加大高端裝備產業的技術研發,并將整個經營策略的單位由日本轉來江蘇,這也是所有日本企業需要考慮的一個方向”,本間哲朗說。
穩存量:做優營商環境 構筑高質量發展“引力場”
與本間哲朗一樣,康美包集團執委會成員、亞太北區董事長兼總經理范立冬也是第二次來到企業家太湖論壇,同樣也見證了外資企業在江蘇的發展與騰飛。
自2002年落戶蘇州工業園區,康美包從一家小型的分支工廠發展為涵蓋生產、研發、銷售、服務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的亞太總部,總投資近56億元。回顧過去的21年,范立冬用四個“都”概括了康美包的發展過程——每年都在投資,每年都在追加,每年都在擴張,每年都在增長。他認為,蘇州位于整個華東地區價值鏈產業鏈的中心地帶,作為一家乳品行業無菌包裝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康美包有近70%的和產量相關的供應都來自于蘇州以及蘇州周邊,這給整個產業鏈供應鏈的本土化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康美包是和蘇州一起成長起來的,得到了蘇州政府和工業園區方方面面的支持指導,一流的營商環境、完善的配套設施和專業的政策服務,都為康美包在蘇州不斷深化布局、引入全球先進技術與高端智能制造能力、實現多元化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范立冬說。
隨著外資項目、跨國公司紛紛扎根江蘇,如何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是能否穩住存量的關鍵所在。今年6月,省政府出臺《關于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若干措施》,提出要加強服務保障,充分發揮省級外貿外資協調機制和外資工作專班作用,強化企業困難問題銷賬制度,做好對企業的精準服務和項目的資源要素保障。此外,江蘇還在全省部門間建立了聯席會議工作機制,從加大財政支持和通關便利,簡化出入境、工作許可、人才簽證等手續,優化外匯資金運營管理,完善稅收服務和子女教育保障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王磊表示,正是得益于江蘇良好的營商環境,才為阿斯利康提供了非常好的發展土壤,成長為中國最大的跨國醫藥公司。阿斯利康1993年進入中國的第一站就落戶到江蘇無錫,而江蘇也在阿斯利康加速新藥引入、加碼中國制造和加大創新投入的30年發展歷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與此同時,開放、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也加速了外資總部經濟的崛起和集聚,截至目前,江蘇累計認定13批次366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功能性機構,戶均營收總額約26.7億元,戶均納稅總額1.6億元,遠高于全省外資企業平均水平。
提質量:優化外資結構 搭建產業鏈供應鏈“生態圈”
當前,中國正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在穩住外資的同時,還應不斷提高利用外資的水平和質量,積極發揮外資企業在優化產業結構、促進消費升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本屆論壇上,便有一批先進制造、現代服務、綠色環保、科技創新等領域的價值鏈提升項目落地建設。
歐綠保再生資源技術服務(北京)有限公司中國區副總經理韓慧青今年第一次來蘇州參加企業家太湖論壇,作為一家來自德國的全球十大環境服務及資源再生公司,韓慧青特別關注江蘇省的綠色產業項目。
韓慧青認為,江蘇作為制造大省,在綠色轉型的過程中,有減少化石能源使用的需求,有發展新能源的需求,這些都給歐綠保提供了極大的市場空間。而江蘇堅定走綠色發展的道路以及人們對于美麗江蘇的訴求,都充分表明,歐綠保在綠色燃氣與綠色燃料技術、塑料回收、危險廢棄物處理和智慧城市的解決方案等多個業務都有在江蘇發展的巨大潛力。
2018年,歐綠保在江蘇連云港投資的工業廢棄物處理項目,是工業廢棄物業務領域在中國投資的第一個項目,基于江蘇市場轉型升級的廣闊前景,今年歐綠保又完成了二期的增資擴建,將產能擴展到15萬噸,并引入塑料再生的全新業務領域,成為連云港再生資源行業中的龍頭企業之一。
“提質”以后,如何進一步搭建產業鏈供應鏈之間的生態圈,也成為企業家們關注的話題。
在韓慧青看來,江蘇有良好的經濟基礎和工業基礎,這就為整個產業鏈的搭建以及產業鏈之間相互配合的生態圈奠定了良好的根基。在進入中國之后,歐綠保將會把產業鏈向前端進行延伸,將新的業務模式和新的技術帶到中國,在后端也會向其它環節進行拓展和攀升,以此形成整個價值鏈的閉環。“歐綠保也將和戰略合作伙伴攜手將產業鏈供應鏈在江蘇、在中國搭建起來,實現產業鏈的協同增效”,韓慧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