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泰州市海陵區聚焦“產城融合”發展方向,堅持下好創新“先手棋”,走出了一條從低端低效傳統產業中成功轉型的發展之路。
華匯智谷(泰州)智慧家電產業園是2023年省重大項目,是海陵區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總部經濟產業基地的代表,在項目現場,十多棟廠房已經拔地而起。項目采用工業上樓模式,將傳統工業廠房由平面空間向立體空間轉換,一期項目預計在今年十月正式開園。
由于招引定位明晰,這里成為海陵區首個實踐“工業上樓”模式的項目,推出三層和雙拼樓宇,滿足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
【資料圖】
項目工程負責人王志兵說:“項目一期于去年十二月開工,預計今年十月開園。二期準備于今年下半年七月份動工,整個項目預計銷售額可以達到80億元,預期入駐廠家可以達到100家,整個稅收能達到5000萬元。”
華匯智谷(泰州)智慧家電產業園并不是從無到有的零基礎項目,它的招引落地得益于園區內的泰州樂金電子冷機有限公司。該企業是海陵區單體規模超百億元的企業,僅在海陵工業園區,就擁有一條比較完整的配套產業鏈。隨著樂金電子以及配套企業的逐步壯大,如今,海陵智慧家電產業已經初具規模。
在海陵工業園區集聚了三十幾家核心配套企業,占據整個LG智慧家電板塊四分之一,在50平方公里范圍之內集聚了二分之一的核心配套企業。
智慧家電迅猛發展,新興產業也異軍突起。寶亞(泰州)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零件的企業。在公司檢測中心,工作人員正在對產品進行出廠前的最后檢測,企業每件成品都擁有專屬二維碼,通過掃碼便可以追溯產品生產全流程。
據介紹,寶亞新能源主要為通用、奔馳、寶馬、特斯拉等知名汽車配套,今年,企業訂單將達10萬套,2024年的電機訂單超過30萬套。
汽車零部件產業是海陵區傳統優勢產業之一,全區汽車零部件產業鏈相關配套企業達到200多家,形成了以汽車零部件和新能源電機為支柱的產業集群。作為在海陵區拓展的新項目,寶亞(泰州)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的投產達效,進一步壯大了園區的產業集群。
海陵工業園區地處泰州主城區,發展受到土地等資源要素制約。為此,園區下好創新“先手棋”,推出“基金+產業”招引新方式,利用“小”基金撬動社會“大”資本,實現產業項目的精準招引和投資收益的穩定增長。“三比一提升”行動開展以來,海陵工業園區累計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50個,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56個。目前,已擁有400多家工業企業,其中規模以上企業80家,高新技術企業31家。
泰州市友民交通器材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電動車車閘類產品制造企業。上半年,企業持續發力,爭分奪秒搶抓項目生產建設。
走進友民交通組裝車間,工人們正忙著組裝產品,車間里7條生產線正在有序運轉。 “這個制動器90%以上的零部件都是我們公司自主研發、生產。”友民交通總經理劉世游介紹,企業在落戶前,得到了政府和新能源產業園在項目審批、相關費用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正式落戶后,相關部門負責人對我們進行上門指導服務,在安全、環保、消防、危廢等方面給予了針對性的指導。”劉世游表示,企業今年一季度的產值已經達到2400萬元,預計第二季度的產值不低于2600萬元。
在成品倉庫里,滿箱的制動器配件即將發往天津、無錫等地,總出貨量達42000套。目前企業7條生產線正滿負荷生產,訂單量已經排到了10月。2023年全年產值預計可達成1.5億元。據介紹,今年企業將啟動年產2500萬套汽車、新型電動摩托車、電動車零部件及輪轂生產項目,目前廠房用地已經完成驗收。
(泰州市海陵區融媒體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