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由省委宣傳部組織的第三批“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于6月25日啟動。6天的時間里,中央和省級媒體走進淮安、宿遷、徐州,深入企業園區、美麗鄉村等點位走訪調研,探索三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踐探索。
在位于淮安盱眙的寧淮智能制造產業園,當地瞄準智能裝備和機器人兩個細分領域,打造小而美的產業園區。2022年以來,簽約億元以上重大項目累計20多個。金湖縣聚焦儀器儀表這一地方特色產業發展的需求,實施強鏈補鏈延鏈招商,匯聚了兩千多家儀器儀表市場經營主體,產品享譽國際。洪澤區通過招引高端紡織鏈主企業入駐園區,圍繞再生滌綸、錦綸、芳綸三個細分領域全力打造新材料產業集群……一路走來,淮安堅持項目為王,以招引鏈主企業為抓手,不斷拓寬產業鏈深度和廣度的做法,給采訪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國日報江蘇站記者許慧敏說:“這些產業園他們形成了一種集聚的效應,包括當地政府的一些政策的傾斜和支持,思路非常清晰。對這些,我印象非常深刻,非常有收獲。”
宿遷作為全省協調推進全域高質量發展的“綠心地帶”,近年來堅持向“綠”而行,用硬招實招繪就高質量發展生態底色。在耿車鎮劉圩村,從垃圾圍村到美麗鄉村的綠色蝶變,吸引了采訪團的關注。在天合光能宿遷超級工廠,大批量生產的TOPcon電池轉化效率超過25%,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產品供不應求。在泗陽縣,全球最大的再生纖維生產基地——芮邦科技有限公司,企業自主研發的熔體直紡裝置能耗相較于傳統工藝節省37%,項目全部投產后每年將回收利用超300億個廢棄塑料瓶。
中新社江蘇分社記者劉林說:“沒有想到在蘇北的一個縣城,它的紡織行業發展得這么快,再生纖維產能已經占到了全球40%的產能。既看到了我們宿遷工業的新發展,也看到了我們鄉村的新變化。”
徐州以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亮點紛呈。徐工集團通過不斷加大科研投入,攻克近千項關鍵核心技術,5G智能車間、2600噸全地面起重機等一批新成果讓采訪團隊目不暇接。以打造全國首個綜合類安全應急裝備技術創新中心為突破口,匯聚協同創新要素,徐州國家安全科技產業園已經成為全國安全科技產業集聚程度最高的專業化園區。在位于地下深處的云龍湖實驗室,一期工程正在緊張的建設中,未來這里將被打造成世界領先的專注于深地研究的主流平臺,向國際前沿科學中心穩步前進。
科技日報江蘇記者站記者金鳳說:“近年來,徐州在依托原有的科教資源稟賦以及產業鏈的基礎,布局實施了一批重大的科技項目,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攀升,讓我們感受到科技創新在驅動徐州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澎湃的活力。”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楊爾希 陳忠耀 供片臺/淮安臺 宿遷臺 徐州臺 編輯/張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