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打開房門的密碼鎖,映入眼簾的是布置溫馨的實木色房間,房間內,床品、衣柜、空調、洗衣機、灶具、Wi-Fi等設施一應俱全。公寓幾百米開外,就有地鐵2號線、S3號線車站。這里是南京市“寧青驛站”建鄴青年人才驛站河西紫金和寓店,至今已經接待過2200多名來寧求職、工作的年輕人。
“寧青驛站”由南京市委組織部(人才辦)、共青團南京市委聯合市國資委、市發改委、市人社局、市房產局共同發起實施。6、7月份的畢業季,南京的“寧青驛站”在社交媒體上“火”了。設施完善、氛圍友好的“寧青驛站”,成為許多高校畢業生在南京的第一個“小家”。
(資料圖)
拎包入住,讓來寧青年感受“家的溫馨”
畢業于常州一所高校的小彭,就是最早一批入住寧青驛站的應屆畢業生之一。學習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的他,在招聘季過關斬將,拿到了一份位于南京的金融行業“offer”。尋找來寧住處的小彭,偶然在微信上看到了“寧青驛站”的消息,便立刻在“我的南京”App上提交了入住申請。在手機端上傳了學籍認證和求職證明等申請材料后,兩個工作日內,小彭就收到了入住申請通過的回復。
在“寧青驛站”鼓樓青年人才驛站(金川科技園店)度過的一周讓小彭倍感溫暖。“一到南京,驛站的條件就讓我感到很驚喜。”小彭告訴記者,“驛站的住宿是單人單間,基本可以‘拎包入住’,洗衣機、冰箱一應俱全,還贈送了基礎的水電費用。周邊還有籃球場,可以下去跑跑步。”工作之余,他喜歡在城市里走走看看,感受南京濃郁的人文氛圍。“南京是個古老的城市,但同時也很有活力,我相信選擇南京,可以讓人生活得非常開心。”
老家湖南、來到南京求職的小曹告訴記者,在“寧青驛站”的短短幾天,讓他對南京這座城市充滿了好感,“南京有人才驛站的政策,讓我感覺眼前一亮,給我一種溫馨、暖心的感受。對于應屆畢業生來說,經濟狀況也比較吃緊,因此這項政策也很務實,讓我們能盡快度過過渡期、融入一個城市。”
據了解,“寧青驛站”目前主要服務有意在南京就業創業的本科及以上高校應屆畢業生,其中包括來寧求職大學生和求職成功但尚未落實住房的大學生。而即便是南京本地高校大學生,只要符合申請條件,也可以在畢業離校后進行申請。這樣的政策,讓畢業生順利度過從校園到職場的“過渡期”。
今年6月畢業于南京一所高校的小陳告訴記者,自己和舍友都在畢業后順利入住了寧青驛站,解決了搬離學校后尋找短租住房的燃眉之急。小陳說,“學校宿舍在六月底就要退宿,但有的同學可能在畢業后還需要繼續面試、找工作,或者還要花時間尋找靠近單位的長租住房。”這是不少學生在畢業后面臨的痛點、難點。
在“我的南京”App上刷到“寧青驛站”的政策后,小陳立即提交申請,并入住了江寧青年人才驛站(東南青年匯景祥店)。在驛站過渡幾天后,小陳順利搬進了就職單位提供的人才公寓,在南京開啟了全新的人生階段。“‘寧青驛站’的政策給畢業生帶來了很大的便利,讓我們在過渡期不需要擔心住房或通行的問題,以后我也會推薦給有需要的朋友。”小陳笑著說。
保障住房,實現青年與驛站雙向賦能
“寧青驛站”鼓樓青年人才驛站(金川科技園店)位于一所集合科技孵化、創意文化的科技園內,距離南京火車站僅3公里的距離,得益于優越的地理位置,這里的“寧青驛站”一上線,就收到了雪片般的入住申請。
鼓樓團區委工作人員劉晨向記者介紹,“寧青驛站”鼓樓青年人才驛站(金川科技園店)已上線一個月左右,正處于試運營階段,規模成熟,周邊配套設施完善,且園區就業創業氛圍濃厚。她介紹,待條件成熟后,鼓樓區將會開放50間的房源,接待來寧留寧求職工作的大學生入住。
據了解,目前全南京市已有25家“寧青驛站”上線運營,各區驛站都提供了大量房源,在建鄴青年人才驛站(河西紫金和寓店),公寓方提供了100間公寓供畢業生住宿;江寧青年人才驛站(安居瑾家瓏熹臺店)同樣供應了100間公寓。截至7月31日,全市所有“寧青驛站”已累計為來自800多所高校的6800多名青年提供了超過4萬天的住宿服務。
如何保障“寧青驛站”房源,讓青年住得好、住得安心?共青團南京市委權益與發展部工作人員李一繁介紹,“寧青驛站”首批房源從市屬國有企業安居集團、東南集團、河西集團旗下運營的長租公寓、人才社區的閑置房源中動態統籌。“這樣的運行模式,可以在打造驛站品牌的同時,助力國有企業公寓品牌的社會價值和品牌價值的塑造。另外,也促進部分青年從短期住宿轉化為人才社區長租客戶,實現青年與驛站、驛站與企業之間真正實現雙向賦能,形成良性互動。”李一繁告訴記者。
配套服務,打造就業、創業新活力
為了讓人才“來得了、留得住”,“寧青驛站”的一系列人性化政策,不僅便利了來寧求職的個人,也輻射了南京地區的用人企業。
蘇交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便是集中入住“寧青驛站”的企業之一。該企業行政人力相關負責人周女士告訴記者,集團通過政策指引了解到了“寧青驛站”政策,便成立了專項團隊與政府部門對接,為校招生申請“寧青驛站”提供指導,現在約有13位校招生在住宿中。“政府出臺這樣的政策,不僅能為企業節省成本,也是給新入職的員工提供了人文關懷,讓我們能夠更好為人才服務。”周女士說。
與“寧青驛站”同步進展的,是幫助青年人才融入城市的各項配套政策,不僅在產業實踐、城市融入,甚至婚戀交友等方面,人才驛站都在發揮“拴心留人”的作用。
劉晨介紹,鼓樓區人才驛站將持續探索具有鼓樓特色的服務模式,根據申請入住學生的需求,做好配套服務。她介紹,目前已設置專人對接人才驛站入住事項,在青年在辦理入住的時候,第一時間邀請加入微信社群,發布人才政策、吃喝玩樂生活分享,還有各類團青活動的召集。未來,還將舉辦更多分享活動,邀請入住青年和行業專家、用人企業相互交流,為入住青年提供求職就業、創新創業、公益志愿、社會融入、生活幫扶等全方位服務。
如何“想青年所想”,讓需要的人了解并使用“寧青驛站”政策?相關部門仍在持續發力,一方面,加強與高校的信息聯動,踩準招聘季、畢業季、考研季、人才交流活動等宣傳節點,讓大學生有了解政策的渠道;另一方面建立重點企業直通驛站制度,保障其招聘員工的住房需求;三是強化推介,面向入住大學生開展人才政策指導、招聘信息供給、園區參觀體驗等服務,引導從“住得進”到“留得下”。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楊易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