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侍敏 黃威 楊作賓
位于連云港國家高新區科技成果中試基地的連云港斯克斯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江蘇省創新型中小企業,但“輕資產”、無抵押成為該科技型企業融資路上的“絆腳石”。不久前,該公司通過名下1件專利+1件商標質押融資,很快獲得500萬元的綜合授信支持。
科創融資,“知產”變“資產”,這在連云港已不鮮見。
(資料圖片)
2022年,全市達成知識產權質押貸款136筆,貸款總額29.8億元,其中針對中小企業的500萬元以下貸款78筆。在服務中小微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方面,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正發揮積極作用。
科創融資
一紙證書換來沉甸甸的"真金白銀"
昨日上午,在連云港斯克斯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車間里,數臺機械設備在技術人員熟練的操作下,有序運轉。該公司副總經理劉建佐感慨地說:“真沒想到,一紙證書就能換來沉甸甸的真金白銀,解決了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資金短缺‘瓶頸’。”
和很多“輕資產”的高新技術企業一樣,連云港斯克斯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在發展的道路上也遭遇了融資難的問題。去年,這個難題得到了解決———該公司用1件專利+1件商標質押融資,從銀行獲得了500萬元的綜合授信支持。“我們用這些資金購買了一批新設備,擴大了經營規模。”劉建佐說,今年4月還完貸款后,公司繼續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方式申請到了500萬元貸款。“你看,這兩臺加工中心,還有這臺價值77萬元的進口線切割,都是今年新買的。我們還用這筆貸款買了一臺熱處理,預付款已經交了,就等著廠家定制好發貨。”
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既能實現科技成果的轉化,又能解決企業資金周轉難題,可謂一舉兩得。
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是指企業以合法擁有的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經評估作為質押物從銀行獲得貸款的一種融資方式,旨在幫助科技型中小企業解決因缺少不動產擔保而帶來的資金緊張難題。在業內人士看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也是為一些“輕資產”、無抵押但又對資金需求較大的科創類企業“量身打造”的。
連云港市市場監管局(市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處處長王玉琴表示,知識產權的變現,不僅可以讓企業獲得資金的支持,還能讓企業的知識產權在資本市場上得到初步的認可、提升企業的形象,更有利于后續發展。而且,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還具有“弱擔保、低成本、簡流程和活額度”四大優勢。
近年來,連云港市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企業越來越多———連云港久盛電力輔機有限公司質押3件專利和1件商標,獲得500萬元貸款;江蘇香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質押1件專利和4件商標,獲得500萬元貸款;連云港尚班族餐飲服務有限公司質押1件商標獲得400萬元貸款……
政策激勵
每家企業每年可獲最高30萬元貼息
公司“躺”著的專利、商標不僅能變成“真金白銀”,還能享受到政府的貸款利率補貼。
“2021年,我們公司通過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向銀行貸款1000萬元,還享受到了22萬元的政府貼息。”對于企業來說,最在意的就是融資成本,位于市開發區的中復碳芯電纜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朱維新說,“現在政策太好了,還本付息之后政府還會給我們貼息,算下來利率比基準利率還要低。”2022年,該公司又用7件專利和1件商標質押融資了3500萬元,目前已還完本息正在申請政府利率補貼。
中復碳芯電纜科技有限公司隸屬于世界500強———中國建材集團旗下的中國復合材料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產碳纖維復合芯導線、各類特種導線和高端拉擠復合材料制品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近年來,隨著市場規模的不斷增長,企業研發生產的資金流面臨瓶頸。把一張張專利、商標變為“真金白銀”,不僅能為企業研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注入足夠的動力,還讓公司有了深耕高端復合材料市場的勇氣。
截至目前,該公司擁有獨有專利49件、共有專利12件、注冊商標3件,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政策賦能之下,中復碳芯將用一流的技術、質量和服務贏得市場,致力打造成為拉擠碳纖維復合材料領域的領航者。
對于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政府給予了實打實的資金補貼。早在2016年,連云港市科技局與市財政局就聯合發文,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提出了補助政策。隨著知識產權的不斷發展,補助政策也相應地調整。隨后,2021年9月底,連云港市又出臺了《關于促進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明確提出:促進知識產權與金融資源有效融合。企業以專利權、商標權出質獲得貸款的,對貸款利息及評估等服務費用給予最高不超過50%的補助,同一企業每年獲得補助最高不超過30萬元。
與2016年實行的貼息補助政策相比,新政策在獎勵范圍和獎勵額度上都有提升,一是將商標權質押貸款加入補助政策范圍,以往只有專利權;二是提高對評估費等服務費用的補助比例,從30%上升到50%;三是取消每家企業只補助2年的限制,這個對企業來說是非常好的紅利。
來看一組數據:2020年,連云港市補助企業11家,發放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補助資金150萬元;2021年補助企業12家,發放補助資金126萬元;2022年補助企業42家,發放補助資金421萬元。
“發放的補助資金總額逐年提升,惠及的企業范圍也越來越大,一方面說明政府的扶持力度在增加,另外一方面也說明企業越來越重視知識產權。”王玉琴說,“企業通過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盤活了自身無形資產,發揮了知識產權的經濟價值,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補助資金有效地幫助了企業降低融資成本。特別是在過去3年里,對于一些因疫情而經營陷入困境的企業來說,補助資金更是如雪中送炭,助解燃眉之急。”
暢通渠道
10余家銀行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
由于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資產,與以不動產作為抵押物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的傳統方式相比,具有諸多不確定性。這也導致了銀行不愿介入該項業務。
科技對產業的賦能作用巨大,很多地方也在積極引入高科技產業。但是,要讓這些產業能夠順利成長起來,金融的配套措施必不可少。近年來,為助力中小企業運用知識產權價值支撐創新創業,市市場監管局(市知識產權局)持續提高知識產權金融的普惠度和惠及面,通過加強政銀企合作,暢通融資供需渠道,創新金融服務產品供給等,讓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惠及更多科創企業。“我們與市人民銀行、銀保監分局等金融監管部門協作配合,將質押融資指標納入人民銀行的績效考核體系,引導各大商業銀行參與質押融資。”王玉琴介紹,目前,全市已有中、農、建、工、交等國有五大銀行以及江蘇銀行、南京銀行、蘇州銀行等10余家銀行開展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
連云港市市場監管局(市知識產權局)還利用知識產權大數據對全市企業知識產權擁有情況和稅務情況進行數據整理、分析,篩選優質客戶資源向各家銀行推送企業名單,減少銀企對接中間環節;為進一步提升銀企對接效率,主動走訪本市各大商業銀行,在各地舉辦銀企對接會,引導銀行積極放貸,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組織專人全流程服務企業辦理知識產權質押手續,減少貸款環節、壓縮備案時間、發放質押補貼、降低企業成本,從而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
2021年7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業務連云港受理窗口正式掛牌啟用。該窗口是國家知識產權局批準設立的第十二批19個商標業務窗口之一,承擔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業務受理相關工作,包括商標注冊申請、變更、轉讓、質權登記等業務,一站式服務為企業節約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多方合力
才能讓“金子”發光
強化知識產權融資功能不僅能有效擴大企業融資途徑,有助于增強企業對知識產權開發、保護的重視程度,推動創新資源的良性循環,還能更好助力產業技術升級與發展進步。在連云港市,科技型企業的主要資產形態中,商標、專利等無形知識產權的比重越來越高。截至目前,連云港市擁有有效發明專利6260件,有效商標注冊102982件,地理標志產品及商標24件。
然而,盡管知識產權數量快速上漲,企業在利用知識產權融資方面也有所突破,但從規模體量上看,與其他傳統融資方式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這種在歐美發達國家已經十分普遍、被科創企業廣為追捧的融資模式,在國內很多城市依舊處于起步階段,這也使得科創企業的“知產”,像被埋在沙中的金子,難以展現出應有的價值。以連云港市為例,截至2022年底,全市有效注冊商標就超過10萬件,有效發明專利也達到6000余件,但全年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卻只有136筆。
科技創新企業普遍輕資產、高風險、高成長等特點以及知識產權存在評估難、風控難、處置難的問題,成為制約這種新型融資方式發展的主要因素。很多銀行不愿意開展這項業務,即使開展了,也會引入擔保公司或保險公司,以轉嫁風險。
要想讓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發揮更大的作用,讓埋在沙中的“金子”發光,無疑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首先,企業要意識到自己擁有的“知產”能夠成為“資產”。現實中,不少企業甚至根本不知道知識產權融資這種方式的存在,還有企業找不到將“知產”變“資產”的有效途徑。其次,盡快完善、健全相關機構的服務體系建設,如第三方評估機構、征信機構等,讓知識產權融資渠道更加暢通。當然,讓“金子”閃光,政府的力量一定不能缺位。由于市場還不成熟,金融機構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目前大多非常謹慎。如此場景下,要解決科創企業融資難題,就需要政府部門出面,在出臺相關舉措的基礎上,為各方提供對等信息,督促相關機構,深入企業調研,從源頭做好風險調控,提供合理“背書”,如是,企業“知產”的價值才能被更多挖掘,融資渠道也才能更豐富。
讓人欣慰的是,合力正在聚集。
下一步,連云港市市場監管局(市知識產權局)將在提升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產品和促進銀企對接上下更大功夫,引導更多金融機構開發推廣更多適用于中小企業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專屬信貸產品,拉進企業和銀行之間的距離,實現知識產權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提高行政管理機關知識產權服務水平,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制度優勢,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知識產權融資創新,助力中小微企業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