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春瑩 李悅悅 鄭微
搶時間、抓進度、拼發展、贏先機……今年以來,徐州全市上下全力以赴拼經濟、一心一意抓發展——
上半年GDP增長8%,高于全國2.5個百分點,高于全省1.4個百分點。觀察徐州經濟的韌性,既要看到當前之“形”,也要看到長遠之“勢”。本期《經濟周刊》特從徐州經濟各相關領域選取了五組數據,結合實地調查,解析其背后的經濟發展態勢、趨勢和走勢。
(資料圖片)
●數據1
增長9.3%
工業經濟發展韌性充分彰顯
徐工一天時間“三連發”,超級露天礦業裝備35m3電鏟下線、兩臺700噸液挖交付、400噸級礦車發往南美;“中國IC(半導體行業)獨角獸”企業江蘇鑫華半導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10億元B輪融資;徐州海倫哲專用車輛股份有限公司訂單多點開花,上半年業績利潤增長超50%……面對錯綜復雜的宏觀環境,一家家工業企業用數據“訴說”著徐州工業經濟發展的信心。今年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3 %,較一季度提升2.5個百分點。
分經濟類型看,股份制企業及私營企業的表現尤為亮眼:上半年,股份制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9%,私營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1%。這與徐州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密不可分。
民營經濟是推動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為了讓企業在徐州發展無憂、敢干“有底”,做大做活民營經濟,徐州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出臺“市136條”、《徐州稅務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20項舉措》等精細化政策,為企業發展增信心、添動力,護航經濟穩進提質;助力民營企業高質量“走出去”,市工商聯和市貿促會舉行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在聚焦經貿促進、著力服務企業、開展聯合調研、建立長效機制等方面深度合作,服務引導民營企業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
一項項舉措推動著徐州民營經濟“快馬加鞭”,也正是在發展的更優環境推動下,上半年,徐州中煤百甲重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徐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康力源體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家企業先后上市,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步伐清晰可見。
從“343”創新產業集群看,綠色低碳能源、集成電路與ICT、安全應急、數字經濟核心、高端紡織、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等六個產業的產值保持兩位數增長,分別增長了19.0%、12.4%、20.6%和26.4%、30.7%和11.6 %。
今年以來,徐州緊扣“343”創新產業集群逐個制定行動計劃、優化扶持措施,高效運轉10個工作專班,加快編制新型能源體系中長期發展規劃。
細看2023年全市重大產業項目,徐州計劃實施217個重大產業項目,其中,“343”創新產業集群項目183個、占比91.5%,年度投資1230億元、占比94.6%,充分體現了徐州市“工業立市、產業強市”發展戰略。
再看項目之“進”,徐州經開區弘元光伏產業一體化、邳州長城新能源汽車變速器、新沂新拓新材差別化纖維等50個項目建成投產或部分產線投產,較去年同期增加5個,徐州項目建設滿弓發力,為全市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數據2
增長41.8%
點燃高技術產業“強引擎”
7月25日,位于徐州經開區的徐工鏟運小型裝載機械綠色化智能制造基地項目正式投產。一臺臺滑移裝載機頭頂“電子眼”,在狹窄空間內實現360度轉向無人駕駛作業。
該基地具備年產5000臺挖掘裝載機和4000臺滑移裝載機制造能力,是徐工鏟運板塊提高研發能力,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核心零部件的重要新增長點。
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速加快、占比提升,成為眾多數據中的一大亮點。上半年,全市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41.8%,占全部投資的20.1%,占比較一季度提高0.3個百分點,拉動投資增長6.4個百分點。
作為觀察固定資產投資變化的“風向標”,央視財經挖掘機指數報告顯示,5月份我國工程機械平均開工率為63.51%,其中挖掘機開工率為65.96%。挖掘機是基礎設施建設的“標配”,“挖掘機指數”表現活躍,透露出基建投資的逐步回升。
視線聚焦本地,今年徐州大量基建項目陸續開工。軌道交通4號線一期工程、軌道交通6號線一期工程、徐州東部繞越高速公路、云集港鐵水儲運大宗貨物集散倉建設項目等28個項目本年完成投資超億元。
徐州市統計局投資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上半年,全市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4.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9個百分點,基礎設施占全部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9.7%,比一季度回落1.4個百分點。
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也是推動工業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的有效抓手。隨著提振實體經濟的政策措施成效逐步顯現,制造業投資穩步增長。
上半年,全市制造業增長9.1%,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等行業分別拉動工業投資增長6.4個百分點、2.9個百分點和2.0個百分點。
眼下,在韓國曉星高性能碳纖維新沂產業基地項目施工現場,機械轟鳴、車輛穿梭,施工人員正在開展排水溝模板吊模及角鋼焊接、屋面頂板壓板加工,全力以赴搶抓工期,推進項目建設進度。
曉星碳材料(江蘇)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總投資6.14億美元,是2023年省重大項目,項目一期計劃2023年年底建成投產,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銷售額超100億元。
今年以來,全市完成投資超5億元的制造業項目有22個,比亞迪動力電池、曉星碳纖維、協鑫高效光伏電池等一批旗艦型項目建設正在加速推進。
“下一步,徐州市將積極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強化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大力提升項目開工率、投資完成率、項目轉化率,為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注入更多動力。”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數據3
增長11.7%
在“煙火氣”中加速釋放經濟活力
暮色漸濃,壹捌夜市、民富園夜市煙火升騰,各大商場人流如織,《彭城風華》、徐州樂園等文旅項目吸引眾多外地游客……在多方面因素的共同推動下,徐州消費需求持續釋放,火熱的消費場景隨處可見。上半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10.65億元,同比增長11.7%。僅在端午期間,全市包括各縣(市、區)共57家商貿企業共實現銷售額5.6億元,同比增長8.5%,較2019年增長13.6%。
“一晚上最多賣出300份,現在月收入可達兩萬元。”在壹捌夜市經營烤冷面的邵先生說。
“要多管齊下擴大有效需求,營造百姓消費興奮點,更好釋放消費潛力。”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徐州積極打造一批智慧商圈、老字號街區、特色步行街等消費新場景、新模式,不斷延伸傳統消費場景,持續“上新”更多消費場景,激發群眾消費熱情;挖掘本地特色文旅資源,打造一大批文旅項目,讓越來越多新的文化形式在豐富人們精神生活的同時,也為消費提質擴容開辟新空間。
開展“淮海新消費”系列主題促消費活動,拓展夜游演出、文創產品等消費場景,推出文旅惠民消費券、千余錦鯉好禮等多重優惠舉措……消費環境的利好,為消費市場注入了更多活力。
此外,為了提升徐州商業線下的豐富度、便利度和消費者滿意度,在徐州中心商圈,不少商貿企業圍繞線上平臺開發、信息集成、導流推介等智慧商圈建設內容,著力打造從引流入圈到商圈停留,再到離場觸達的線上線下一體化、智慧化消費場景。
商品銷售的數據彰顯出徐州的市場活力之“勢”:
——服務消費空間廣闊。全市限額以上單位銷售商品中,汽車類,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和石油及制品類等消費分別增長14.0%、22.9%和17.7%。
——升級類消費較快增長。體育、娛樂用品類和書報雜志類分別增長18.3%和192.1%,金銀珠寶類、化妝品類分別增長10.0%和3.9%。
——電商新業態新模式彰顯活力。全市限上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商品零售額增長23.3%,占全部限上商品零售額比重為12.7%、較上年同期提高0.8個百分點。
持續升級的消費需求,推動著供給側加速變革,促進內需潛力進一步釋放。
從消費呈現出的向好態勢中,我們也能看到,居民消費意愿提升的背后,與百姓“錢袋子”鼓起來密切相關。
消費要“增長”,民眾要先“增收”。上半年,全市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32元,同比增長5.8%;人均消費支出12116元,同比增長10.8%。居民收支的平穩增長,推動了群眾消費的“敢花、愿花”,這也進一步鞏固了消費恢復基礎,提升了消費信心,激發了消費活力。
●數據4
增長16.9%
進出口貿易新市場開拓成效顯著
7月31日,走進位于金港路的徐州綜合保稅區,一臺臺來自卡特、徐工等工程機械整機出口企業的“大塊頭”們,正整齊排列在保稅堆場,等待辦理報關離境手續,銷往全球各地。
上半年,徐州市機電產品進出口總額與去年同比增長18.1%,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總額與去年同比增長53.3%,為外貿穩定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市委十三屆四次全會強調,用足用好RCEP等政策紅利,支持企業參展會、拓市場、搶訂單,鞏固工程機械、紡織品、木制品等優勢產品出口,擴大機電、光伏等產品出口規模,推動外貿穩量提效。
“目前,重點數字貿易項目已經招引阿里巴巴全球速賣通、全球貿易通、急速物流集團等多家跨境電商平臺及服務企業,園區二樓裝修已經完成,即將完成入駐。”近日,淮海國際陸港數字貿易產業園運營方相關負責人向徐州海關介紹了園區運營情況,園區內進口商品展銷中心的產品囊括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零食、飲品、酒水、美妝、廚具等,可以做到“足不出戶逛全球”,讓徐州老百姓買到物美價廉的進口商品。
數據顯示,上半年,徐州進出口總額652.49億元(按人民幣計),與去年同比增長16.9%,其中出口總額增長16.5%;進口總額增長19.2%。
7月9日,隨著一聲響亮的鳴笛,淮海國際陸港鐵路集散中心迎來一列滿載著124標箱俄羅斯電解銅的返程班列。該班列貨值約9300萬元,創下歷年來徐州中歐班列回程班列單列貨值之最,也為中俄線路回程班列再添新貨品。
近年來,徐州中歐班列著力開發與地方產業深度融合的高附加值貨物、大宗貨物,更好服務徐州及周邊地區產業布局和發展,貿易結構持續優化。
據了解,今年上半年,徐工、徐輪橡膠等14家本地企業出口箱量占比達52.8%,貿易額占比55%。回程班列貿易落地提升顯著,實現本地進口貿易落地8192萬美元,占進口總貿易額的62.27%。
淮海國際陸港鐵路集散中心繁忙有序的進出班列,正是徐州市構建雙向開放高地的一個縮影。徐州正全力推進開放平臺能級提升,實行具有地域特色的創新舉措,支持“空、鐵、水、陸、郵、快、跨、特”等平臺協同,高標準建設多點共建、多模式互補的全域開放新格局。
“徐州海關將持續加強對外貿發展和進出口業務的支持與指導,圍繞服務外貿企業、創新對外經貿合作、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等方面,有效提升對外經濟發展能級。”徐州海關關長吳新華說。
●數據5
稅費優惠84.7億元
助企減負增活力紅利精準直達
今年以來,徐州稅務部門積極落實落細一系列持續優化創新實施的稅費優惠政策,支持科技創新、先進制造業發展等重點領域,確保各類稅費優惠政策精準高效直達經營主體,全力助企減負,為激發市場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積極支持。數據顯示,徐州累計落實各類稅費優惠84.7億元。
提到稅惠在企業推進技術革新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江蘇鑫華半導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首席財務官許繼海深有感觸。
“我們不斷增強創新投入的信心,很大層面上來自于不斷加碼的稅費優惠政策。今年我們公司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2830萬元,節省了企業所得稅424萬元,這些稅收優惠是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極大緩解了高研發投入下的資金壓力。這股稅惠‘春風’實實在在地為我們在加速創新的道路上‘推’了一把!”
江蘇鑫華半導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從事半導體產業用電子級多晶硅研發、生產、銷售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承接數項國家及省級核心技術攻關項目,參與了多項行業標準、國家標準的修訂,是目前修訂中的《電子級多晶硅》國家標準牽頭修訂單位。
如今,海外訂單源源不斷,提升資金周轉速度成了企業發展的關鍵。為幫助企業更好地開拓市場、搶抓發展先機,徐州市泉山區稅務局梳理了與企業經營業務相關的稅費優惠政策及辦稅指引,派稅務干部專員上門“一對一”跟蹤服務,用精準輔導推動稅費優惠政策快速從“紙上”落到企業“賬上”。
“資金就是企業發展的‘活水’,退稅到賬越快,對企業發展的助力就越大。”翻看賬簿,江蘇徐工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財務人員張雨可滿懷信心,“得益于稅務部門對出口退稅的業務輔導,我們的資金鏈得到及時補充,也有更多的資金去改進產品、開拓海外市場。接下來,我們會繼續努力爭取更多訂單!”
稅惠紅利支持盤活了企業的資金鏈條,更提振了企業“走出去”的信心。今年以來,江蘇徐工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申報并辦理出口退稅3258萬元。
國家出政策,基層有落實。“稅務部門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積極發揮稅收職能作用,將在‘政策落實’和‘便民服務’上持續發力,著力紓解企業困難,提升政策效能,努力在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徐州新實踐、服務稅收現代化新實踐中展現更大作為、作出更大貢獻。”徐州市稅務局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