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港口是經濟運行的“晴雨表”。今年以來,江蘇各大港口生產運營平穩有序,發展質量穩步提升。上半年,全省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6.5億噸,同比增長6%,呈現出充足的經濟活力與韌性。
在連云港徐圩港區的化工碼頭,5萬噸級“玉山”號海輪正在緊鑼密鼓卸載丙烷,它每20多天就要從美國馬庫薩胡克港往返一次,為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提供所需的生產原料。上半年來,這樣的繁忙場景不斷涌現,徐圩港區進出船舶1013艘次,總吞吐量2270萬噸,同比增長98%;其中與臨港產業相關的液體散貨、煤炭等貨物占比達80%以上。
連云港徐圩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安軍偉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徐圩港區貨物吞吐量呈現翻倍增長的態勢,反映出港口經濟強勁的發展勢頭。今年上半年,徐圩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4億元,同比增長125%,規上工業產值843億元,同比增長158%。
同樣訂單飽滿的還有太倉港。隨著國產汽車整車出口的爆發式增長,憑借江海河交匯區位優勢及公、鐵、水多式聯運優勢,太倉港探索開展國產汽車出口貿易。 今年上半年共完成汽車出口17.2萬輛,同比增長11.3倍,其中出口新能源汽車9萬輛、占比52.3%。
太倉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商務經理王利民告訴記者,在出口這塊有一個新的亮點,就是海特的汽車框架箱出口。從去年8月18日首航到現在,經歷不到一年的時間,已經有了量的突破。
圍繞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目標,江蘇在內循環方面,依托長江干線、京杭大運河和淮河出海通道,開通了多條內支線,將“出海口”送到沿河地區的“家門口”。在外循環方面,結合江蘇作為國內眾多產業循環的發起點和聯絡點,強化國際物流服務能力,新開辟了7條到國際重要港口特別是重要戰略性物資基地的遠洋、近洋直達航線。上半年,全省港口完成貨物、外貿和集裝箱吞吐量分別達16.5億噸、3.0億噸、1200.2萬標箱,分別同比增長6.0%、13.9%和6.9%。
江蘇省港口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明表示,今年以來,江蘇港口積極打造內循環輻射更深、外循環鏈接更廣的物流通道網絡,堅持做大做強江海聯運、江河聯運、鐵水聯運,系統性地降低經濟循環成本,努力打造運輸效率更高、運輸成本更低的港口貨運體系,極大地提升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資源在江蘇的聚合力。為江蘇產業集聚塑造競爭新優勢,為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陳曉風 程蕓 沈楊 趙凌翔 陳忠耀 章斌煒 連云港臺 太倉臺 編輯/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