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車聯網是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結合最緊密的產業之一,也是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方向。近年來,蘇州積極推動智能車聯網產業創新集群建設,全力打造全域開放、全鏈發展的“智駕之城”。
【資料圖】
傳感器對于自動駕駛車輛來說就相當于人的眼睛,車輛附近是否存在障礙物都靠它們發射信號。如果用工具把它的“眼睛”都蒙起來,它的表現會如何?
把車輛外側的十幾個傳感器蒙起來之后,實驗車輛平穩地行駛在了道路上,雖然車內有一位駕駛員,但是他的作用只是保障安全,并不操作方向盤。車輛所有行駛的信息都會在車載屏幕上顯示出來,可以清晰地看到車輛正在通過一個十字路口,包括車輛附近有多少輛車、處于什么狀態,都能夠一目了然。
“在路段架設了激光雷達相機的傳感器,通過WIFI信號把信息傳遞給車端來實現車端的無人駕駛,在路段可以實現7*24小時的不間斷感知。這和之前研究的單車智能相比有以下幾個優點,一是可以實現全域的感知,二是可以知道路段上所有車輛的全時段的信息,例如這輛車是什么時候停過來的,停了多久,這可以減少單車智能感知的盲區信息”,中智行科技有限公司自動駕駛工程師王杰介紹。
中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是國內知名的自動駕駛技術提供商和出行服務運營商,2021年,中智行落戶相城區,短短2年,車路協同迅速從技術設想,成為了生活日常。2022年8月,中智行、天翼交通和先導產投聯合宣布“輕車·熟路”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系統上線。
“輕車熟路”來自于韓愈筆下的“若駟馬,駕輕車,就熟路”,而在一千多年以后,文化與科技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F在,相城區成為了智能車聯網企業的“培養皿”。在這里,智能網聯道路達到了160公里,以南天成路為例,它被稱之為智能大道,在這條道路的兩側矗立著非常多的寫字樓,也就是上百家智能車聯網企業的“大本營”。
“蘇州大力推動產業創新集群發展對于中智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契機,在短短的兩年時間里,中智行在蘇州完成了技術升級和驗證、上路測試、示范應用等,駕駛系統即將納入公交體系進行常態化的運營。中智行將繼續堅持‘車路云一體化’的中國方案,真正將新基建、數據等能力發揮出來,賦能自動駕駛、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和數字經濟的發展”,中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公共事務高級總監沈夢蘭說。
智能車聯網產業是蘇州市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當前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產業集聚效應和完備的上下游產業鏈,為共享出行行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曹操出行在2020年已經開始布局自動駕駛的技術,并在全國范圍內尋找最優質的合作伙伴和適合落地的場所。最終選擇了蘇州相城。相城最吸引我們的是這里聚集了整個智能汽車賽道,包括域控制器、智能軟硬件等一切我們所需要的軟硬件和創新型的科技型企業,同時政府也提供了很多創新型的政策、資金等等一系列的扶持和支持。我們的目標是為全行業的高階自動駕駛的商業化運營,提供非常優質的運營服務、平臺服務,推進整個高階自動駕駛的發展”,曹操出行智駕負責人周哲人說。
日前,蘇州市智能車聯網產業創新集群建設推進會召開,會上,頒發了蘇州市首批智能網聯汽車示范運營牌照,還舉行了相城區、蘇州市郵政管理局共建快遞無人配送示范區合作簽約。
“目前,無人車主要應用在城市末端的短途接駁。今年枇杷季時,在東山和西山由順豐投放了幾輛無人車,試用效果也比較好”,蘇州市郵政管理局市場監管處處長錢嬋斐說。
據了解,蘇州累計建成智能網聯道路396.4公里,開放測試道路總長超2000公里,建設完成高等級智能網聯測試基地,已成為國內重要的智能車聯網產業集聚區,產業規模穩居全國前列。2023年上半年,蘇州全市智能車聯網相關企業產值同比增長15%。
“發展智能車聯網是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和抓手,在主要城市你追我趕的競爭態勢下,蘇州需要放眼全球,服務國家戰略全局,立足自身比較優勢,找準自己的戰略定位,加快高端要素和領先企業的集聚,加強城市間、區域間、企業間的協同聯動,從而鞏固提升蘇州智能車聯網產業創新集群的優勢”,江蘇省新時代民營經濟研究院研究員、蘇州大學商學院教授周俊說。
來源:蘇州新聞
記者:顧燕、趙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