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統計顯示,今年全省夏糧總產達281.4億斤,同比增長1.36億斤,再創歷史新高,為全國夏糧豐收作出重要貢獻。夏糧豐收,來之不易,既源于各地各部門應對不利天氣,搶農時、抓田管,更得益于江蘇近年來認真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要求,不斷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趁著水稻田管間隙,最近,連云港市東海縣種糧大戶陳建懷忙里偷閑,前往糧庫賣糧。小麥入庫,豐收到手,老陳的心里也踏實多了。據陳建懷介紹,今年5月下旬,當地先后遭遇了連陰雨天氣,多虧了集成連片、溝渠暢通的高標準農田,800多畝地田管及時,沒有受淹,所以收成不錯。近期受臺風影響,東海當地雨水較多,但是“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讓老陳對今年的水稻收成充滿信心。
連云港市東海縣平明鎮種糧大戶陳建懷說:“高標準農田在復雜天氣下對糧食的豐產豐收還是有效果的,以30公分水深為例,高標準農田一兩天就可排光,換做普通的農田,一般需要四五天時間,甚至更長。”
藏糧于地,更要藏糧于技。高標準農田夯實了穩產基礎,種子品種、裝備提檔升級也為江蘇糧食豐收提供了扎實支撐。江蘇順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鹽城建湖的農業龍頭企業,也是我省今年公布創建的第二批“無人化農場”之一。這幾年,公司在大面積推廣高產高抗稻麥品種基礎上,累計投入4000萬元購置各類農機裝備,實現了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其中,15臺改善土質的液壓旋耕犁在今年糧食生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江蘇順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寬花說:“像原來普通旋耕還田深度只能達到10公分左右,液壓旋耕犁深度可達到20公分,解決了土壤板結的問題,提高土壤蓄水保墑保肥能力,降低農藥使用量,達到穩產增產的效果。”
聚焦耕地、農機裝備等糧食生產關鍵要素,從3月份開始,我省全面排查了2019年以來各地農田建設項目,推動溝渠損壞、排灌不暢等問題及時整改,確保已建成的高標準農田發揮實效。在此基礎上,去年立項的約400萬畝高標準農田新建、改造項目快速推進,并在6月水稻插秧前全部投入使用。按照計劃,今年我省還將新建高標準農田120萬畝、改造提升207萬畝,有望進一步夯實全省糧食穩產豐產基礎。此外,全省農機防災減災應急作業工作預案也在制定中,旨在建立高效運行機制,加強農機調度,提升防災減災應急能力,保障糧食生產安全。
南京財經大學糧食和物資學院院長、教授趙霞說:“江蘇人均耕地面積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耕地后備資源相對比較匱乏。這一現實決定了,江蘇要想端穩手中飯碗必須緊緊抓住耕地、技術等關鍵要素,還要鼓勵農民采用可持續農業實踐,推廣高產高抗新品種,智能綠色新裝備提升可持續的綜合生產能力。”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郝朦 何斐 編輯/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