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一座大運河清口樞紐,半部中華河工文化史”,提到淮安段大運河,就不得不提清口樞紐,在大運河航運史上,清口樞紐河道工程以地位獨特、設計復雜、技術先進而聞名于世。清口樞紐歷史上是黃河、淮河、大運河三條河流的交匯之處,也是中國大運河上最具科技含量的樞紐工程之一。
昨日,環洪澤湖公路淮陰段項目建設現場,也是機械轟鳴、一派繁忙景象。環洪澤湖公路建設是洪澤湖保護開發和大運河百里畫廊項目的基礎性、支撐性和先導性工程,致力打造“親水臨水大道、生態旅游大道、防汛生命通道、湖區致富大道”,工程功在當代、利在長遠。環洪澤湖公路全長170.87公里,按照三級公路標準建設,總投資12.7億元。淮陰區段工程堤防及道路長度12.27公里,投資約1.9億元。因淮陰區堤防岸線清晰,界限明確,洪澤湖擋浪堤復堤加固土源來自退圩還湖,為減少施工矛盾,節約投資,加快工程進度,淮陰區將滯洪區建設與退圩還湖工程合并招標,共同選擇一個施工單位,項目實行獨立管理,獨立核算,共分為2個施工標段。
2014年,中國大運河成為世界文化遺產,清口樞紐作為一項重要的遺產區被列入名錄。在清口樞紐留下的運河文化遺產種類豐富,形態多樣。按照淮安市大運河“百里畫廊”工作部署,淮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積極謀劃大運河清口樞紐核心展示園項目建設。該項目主要對清口樞紐河道周邊堤岸及道路進行風貌改善和環境優化提升,在現狀綠地中修繕貫通游步道,融入廣場碼頭、亭廊步道、景觀小品、標志標識等,形成一個完整的游覽及研學的節點,充分彰顯清口樞紐自然生態之美、水韻人文之美、和諧宜居之美、綠色發展之美。
如今,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清口樞紐核心展示園項目一期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目前一期工程從北向南進行施工,已完成項目綠化區地形整理,林間步道正在澆筑水泥墊層,北側活動廣場鋪裝已完成,游船碼頭正在鋪裝。游客中心裝修運營策劃方案已完成。”淮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黨政辦主任楊坤告訴記者。
“工程于去年8月開工,目前工程嚴格按施工計劃推進,堤防在主汛期前已全部完成。”環洪澤湖公路淮陰區段現場施工負責人劉永兵介紹道,“我們計劃在年底前完成沉降觀測,同時完成路基和路面施工,保質保量實現年底全線通車的目標。下一步,我們會緊緊圍繞既定目標任務,科學統籌安排,加快建設進度,強化質量管理,建設文明工地,壓緊壓實責任,強化督查考核,全力以赴把環洪澤湖公路建設成精品工程、樣板工程,助力鄉村振興和地方高質量發展。”
二河西堤一期道路和生態修復工程完工;五河口生態文明示范園、高家堰郊野風光生態園等農文旅融合產業正在重點推進中;千年古鎮馬頭,高顏值農業循環經濟產業園泰山百合園令人流連忘返……沿大運河百里畫廊規劃路線,一個個拔地而起、特色鮮明的重點項目,繪“運河之都”千年盛景,擘畫城市復興藍圖。
盈盈運河水激蕩著時代復興浪潮,打開高質量發展新的考卷,淮陰再次落筆新的一頁。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淮陰區將繼續以“統籌協調、串珠成鏈、特色彰顯、項目引領”為原則,以“雙百”創建為目標,圍繞“一核一片三帶”總體布局,聚焦“五河口生態文明示范園、清口樞紐漕運鎖鑰文化園、高家堰郊野風光生態園”三園建設,堅持全域統籌、全線推進、全面發力,協調推進運河遺產保護、文化傳承弘揚、生態保護、農文旅融合發展等,努力打造大運河百里畫廊“淮陰樣本”,擦亮“百里畫廊·印象淮陰”文旅品牌底色。(姚倩 劉須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