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聲蟬鳴夏日長,走進常州市新北區西夏墅鎮東南村委韓村,竹深樹密,白鷺翩躚,綠水環繞。沿著曲折的堤岸,6幅2.4米高的荷花圖靜靜矗立于水面,風起,池中濯漣漪。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6幅荷花圖源自新北區為韓村量身定制的以藝術創作喚醒鄉村活力,助力鄉村振興的戰略,位于常州北大門的新北區擁有豐富的鄉村資源,新北區因地制宜,為每個鄉村制定了振興方案,由點及面,帶動鄉村地區的全面振興。
“靠水吃水”蹚出產業振興新路子
炎炎三伏天,卻擋不住銀河村丁氏家庭農場丁建國收蝦的腳步。彎腰提起一個已經在水中放置一夜的地籠,伴著“嘩”的一聲水響,十幾只活蹦亂跳的大青蝦在網兜里清晰可見,個頭足有手掌那么大。
“這叫‘太湖3號’,是今年試養的青蝦新品種。相比于‘太湖2號’,新品種生長速度更快,養殖當年就能達到上市規格,個頭也更大,平均每只能達2兩。”掂量著剛捕撈上來的青蝦,丁建國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銀河村位于新北區孟河鎮,東臨長江小夾江,南臨剩銀河,擁有3.5公里長江飲用水一級保護區,更有3條主河道貫通長江。在孟河鎮政府和銀河村村委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立足水資源優勢,從2013年起,村民開始探索以螃蟹為主的特色水產養殖之路。截至目前,全村擁有螃蟹生態養殖基地40多家,該村也先后獲得“全國休閑漁業示范基地”“江蘇省健康養殖示范場”“江蘇省一村一品一店”等榮譽稱號。
丁氏家庭農場是銀河村水產養殖發展路上的一個縮影。養殖螃蟹在季節上具有較大局限性,為了讓銀河村漁業唱響‘四季歌’,近年來,新北區一方面盤活該村水資源,做活‘水文章’,另一方面鼓勵和引導村民引進更多淡水水產品類,同時借助專業力量,加強村民精細化的養殖與管理,進一步提升養殖效益。目前,該村特色水產養殖面積達3500余畝,除“太湖3號”青蝦外,村里還在嘗試開展河蝦、胭脂魚、鴨嘴魚、激浪魚、黃尾魚等十幾個品種的淡水水產養殖試點。
“一方球場”踢出文化振興新天地
明亮的燈光照亮夜空,震天的吶喊此起彼伏,水塔口村的足球賽和天氣一樣火熱。日前的一天晚上8點,一場鄉村足球賽在夜幕下的水塔口村足球場進行。球場中央,來自西夏墅鎮各行各業的足球愛好者們縱情奔跑,享受著夏夜的酣暢淋漓。
水塔口村位于西夏墅鎮北部,以前村里年輕人想要踢一場足球賽,要驅車近1個小時趕到市里,如今,村民在家門口的球場就能過“足”癮。
一方球場背后,折射出的是一個西部鄉村的振興路。水塔口村是個典型的刀工具特色產業村,工業氛圍濃厚,但基礎配套設施不足,生活、生態氣息欠缺。近年來,水塔口村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通過盤活農村閑置資源、優化農村土地資源利用等措施提升集體經濟,改善人居環境,推動“產村人”融合。
水塔口村足球場是按“八人制”足球比賽標準建成的籠式燈光球場,總面積2000多平方米,由村集體全額出資。常州杜克精密工具有限公司負責人李鵬也是足球愛好者,有了球場后,他第一時間組織公司員工成立了一支業余足球隊,“近年來,我們公司員工里的返鄉青年占比越來越多,下班后,大家就在足球場上度過休閑時光,這樣的企業文化很受年輕員工喜歡。”李鵬說。
有了足球場,村里還組織起了“村超”,一場場足球賽事打響了水塔口村的知名度,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進水塔口村,賞美景、嘗美食,享受運動的樂趣。“只要天氣好,我們總是第一波球員。”村民劉峰說,場地又好又免費,連相隔十幾公里的鄰市丹陽也有足球愛好者組隊前來。
村里擁有一個設施完備的“八人制”足球場,已經出乎很多人的預料,而走出球場,與之相關的配套同樣親民又便民,嶄新的路燈、公廁、停車場,皆讓村民獲得感滿滿。
“目前,水塔口村已整修了鄉村道路、打造特色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同時開展環境衛生整治,鋪設污水管網、垃圾分類等惠民利民項目。去年,水塔口村下轄的21個自然村實現了燈光籃球場、健身跑道、農家書屋的全覆蓋。”商紅健說,今年水塔口村將繼續圍繞“宜居水塔口 美麗水塔口”目標,努力營造以人為核心的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不斷提升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
“便捷郵路”激發農文旅融合新活力
復古感十足的綠色郵包、“二八大杠”自行車、風格文藝的郵政文創周邊、接地氣的鄉村農產品,還有緊跟潮流的電商直播間……走進位于新北區奔牛鎮史陳家村的“鄉遇·研學”主題郵局,強烈的時空穿越感撲面而來。各種看似相距甚遠的元素在這里碰撞,共同孕育出常州首個美麗鄉村主題郵局,成為美麗鄉村游路線中又一個“網紅打卡點”。
“鄉遇·研學”主題郵局由常州郵政聯手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史陳家村共同打造,旨在進一步突出文旅特色、彰顯在地文化、留住鄉愁鄉韻,為鄉村振興鋪出一條更加方便快捷的郵路和商路,融合農文旅,助力農產品進城、農民增收。
郵局通過多種元素展現史陳家村的村史村貌,陳列著常州歷史文化相關的主題郵冊、明信片。同時,郵局也是一個“文化定制+惠農產品銷售+品牌推廣+寄遞”綜合服務平臺。在這里,可以將“見字如面”的思念用傳統浪漫的方式傳達給遠方的親友;可以帶走蓋滿印章的明信片,留下屬于自己和史陳家村的紀念;也可以閉上眼睛感受鄉村的靜謐與大自然的熱烈。
自今年春天建成開放以來,不少家長帶著孩子來“鄉遇?研學”主題郵局打卡,了解本土歷史,傳承書信文化,在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體驗一下“從前車馬慢”的日子。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史陳家村將繼續充分挖掘自身優勢,積極探索鄉村文化的傳承方案,打造具有首創精神文化鄉村振興示范點。以打造研學基地為抓手,不斷增加完善研學項目,提供全面的民俗文化體驗和學習項目,進一步推廣特色產業和農耕文化,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時晟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