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蒲菜,大產業。眼下正是淮安蒲菜上市的季節。在淮安區石塘鎮淮安蒲菜推廣示范基地內,工人們用采蒲刀劃過泥土根部,一根根體潔如玉、肥嫩清香的蒲菜被切割下來。“我們采取綠色、生態種養模式,不施農藥和化肥,選擇深水淤泥種植,保證蒲菜的口感和品質。”基地負責人朱國紅告訴記者,淮安蒲菜是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被列入江蘇省品牌農產品名錄。
去年9月,農業農村部印發《關于實施農產品“三品一標”四大行動的通知》,提出開展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行動。淮安緊緊抓住全域創建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先行先試的寶貴契機,將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標準化生產的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貫穿在農業生產的全過程,不僅淮安蒲菜名聲在外,還有盱眙龍蝦、白馬湖青蝦、洪澤湖大閘蟹、岔河大米、淮安黑豬等一批淮安特色的農產品被認定為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或地理標志農產品,擦亮了“淮字號”農產品“金招牌”,也讓好品種、好品質、好品牌、好產品逐步成為“淮字頭”農產品的鮮明特色。
徐昌政 攝
【資料圖】
打好“綠色牌”,推進標準化生產
日前,在漣水縣紅窯鎮春竺蘆筍產業園,一根根蘆筍青翠鮮嫩,長勢喜人。“我們的蘆筍基地生態環境良好,而且嚴格按照綠色食品操作規程實行標準化生產,大棚內智能控溫、氣象環境監測等電氣化系統一應俱全,種出來的蘆筍質量非常好,不僅在國內很暢銷,還出口至日本、韓國等海外市場。”漣水縣瑞豐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鄭標說。鄭標是紅窯鎮第一批種植蘆筍的人。2020年,他創辦的“春竺”牌蘆筍,成功入選江蘇農產品品牌目錄,并進入淮安市“淮味千年”品牌體系。
農業綠色發展加快推進,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能力不斷提升。近年來,淮安市大力實施綠土、綠水、綠色農產品“三綠工程”,不斷強化農產品“從田頭到筷頭”的全程監管,全市先后獲得綠色食品認證318個、有機產品認證32個,獲批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10個,建成全國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基地70萬畝,綠色優質農產品占比達72%。推行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制度,開展規模主體入網監管行動。截至目前,全市入網生產主體達14620戶,今年以來累計出具承諾達標合格證702多萬張。每年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超8000批次,主要農產品監測合格率常年穩定在98%以上。
趙啟瑞 攝
“新‘三品一標’直面當前制約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種源、品質、品牌和標準四大核心問題,準確把握了當前農業的新形勢新任務,順應了農業發展的新需求,可以說,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正確‘打開方式’。”淮安市優質農產品建設指導站站長張盼說。
瞄好“市場靶”,唱響農產品品牌
一徑秋風起,蟹香滿葦塘。日前,在盱眙諾亞方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2000畝的大閘蟹養殖塘邊,公司負責人戴飛樂呵呵地說,“經過推廣農產品‘三品一標’建設,我們采用標準化生態養殖技術,現在產出的洪澤湖大閘蟹比一般市場價高出20到30元。”
近年來,淮安市開展河蟹養殖產業結構調整,推廣標準化生態養殖技術,強化產品質量安全管理,以節為媒,不斷打響洪澤湖大閘蟹品牌。“洪澤湖大閘蟹”先后榮獲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國家級農產品地理標志示范樣板”,品牌價值達154.28億元,位列 “全國區域品牌百強榜”排名第37位。
“三品一標”行動打開了“洪澤湖大閘蟹”的市場美譽度,也進一步發展了盱眙龍蝦產業。“盱眙龍蝦”入選首批中國農業品牌目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品牌價值達353.12億元,連續8年蟬聯全國地理標志產品區域品牌水產類第一。
質量就是市場,牌子就是競爭力。記者了解到,淮安市在充分挖掘地區農耕文化歷史、產業特色的基礎上,推出了整市域、全品類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淮味千年”,唱響“淮水潤良田,鮮美傳千年”品牌主旋律。同時,將“三品一標”農產品統籌整合,納入“淮味千年”旗下統一運營,實現農業區域公用品牌、農業企業品牌、農產品品牌協同發展,農業品牌數量不斷增加,質量和效益同步提升。目前,全市注冊農產品商標9800余件。其中,“洪澤湖大閘蟹”“金湖鱖魚”等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129130件,連續多年位居全國設區市前列。
陳亮 攝
筑牢“產業基”,打造全鏈條集群
今年,經國家農業農村部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評審,淮安市申創的洪澤區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水稻)標準化生產基地獲批創建。淮安成為全省唯一連續四年獲得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創建資質的設區市。新基地的成功創建,將加快淮安綠色食品產業走出一條以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發展、品牌化帶動、產業化推進的新路子。
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首先要依托鄉村特色優勢資源,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淮安擁有優質稻米種植面積485萬畝,形成以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淮安大米”品牌為龍頭的產業格局,擁有6個國家級產糧大縣,漣水縣、盱眙縣2個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近年來,淮安堅持走綠色高質高效糧食產業發展道路,夯實稻米生產基礎,優化稻米產業體系,打造優質稻米全產業鏈。同時拓展稻米上下游產業鏈和橫向產業鏈,在大米加工環節不斷加大投入,實現“初加工”向“深加工”的轉變。
管偉法 攝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淮安以“三品一標”優質農產品為引領,圍繞優質稻米、小龍蝦、規模畜禽、螃蟹、綠色蔬菜五大集群,加大強鏈補鏈延鏈力度,去年小龍蝦產業成功獲批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淮安還集聚了雙匯集團、溫氏集團、新希望集團、正大集團等一大批知名農業企業,年屠宰加工生豬200多萬頭、生產飼料200多萬噸。綠色蔬菜產業集群效應顯著,全市蔬菜種植面積150多萬畝、產量400多萬噸,“淮安紅椒”創成中國馳名商標。
融媒體記者 左文東
通訊員 黃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