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策源、人才聚集。近年來,江蘇鎮江響應新時代國家級開發區建設要求,大力推動產業集群培育,圍繞提升產業人才“適配度”,建強三大“聯合體”,優勢互補、以強帶弱,聚力推動人才產業“抱團發展”,為鎮江打造“長三角產才城教融合發展福地”提供強大科技人才支撐。
構建核心技術“攻關聯合體” 攻克“卡脖子”技術難題
江蘇天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新區一家致力于碳納米管、石墨烯的研發、生產及應用性開發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現已建成國內最好的碳納米管研發平臺,其產品份額占到細分市場40%以上,全球排名第一。去年12月,在鎮江市、區兩級人才領導小組鼓勵下,天奈科技聚焦攻克“卡脖子”技術,與常州硅源科技、南京大學等單位共同成立了“納米碳復合電極材料制備技術人才攻關聯合體”。
(資料圖片)
今年7月,位于鎮江新區新能源產業園的中節能太陽能科技(鎮江)有限公司聯合上海科技大學、理想萬里暉公司,共同成立“異質結太陽能電池技術人才攻關聯合體”,在相關部門板塊的積極推動下,企業將獲得最高300萬元的專項支持,進一步推動區域產業能級邁上新的臺階。
“十四五”以來,鎮江市堅持以企業需求、產業發展為導向,科學剖析區域產業鏈關鍵核心及發展重心,以真金白銀吸引并支持各類科技領軍型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直接推動“碳納米材料研發”“腺相關病毒載體平臺開發”等一批“卡脖子”難題實現突破,持續發揮了核心技術對產業迭代升級的引領驅動作用。“近期,我們又出臺了關于開展‘雙引雙服務’加快建設科技與人才高地的工作方案。”鎮江新區科技創新與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接下來,還將從強企引才、興產引才、服務項目、服務人才四個方面著手,破解一批“卡脖子”技術難題,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形成一批重點產業鏈人才集群,加快打造宜創宜業宜居的人才發展新高地。
搭建校地融合“創新聯合體” 構建“全鏈條”發展生態
在第七屆中國創新挑戰賽(鎮江)賽場上,同立橡膠“張榜”發布技術需求,哈爾濱工業大學閆輝教授前來揭榜,雙方達成“橡膠履帶及橡膠履帶板芯鐵的高強度輕量化關鍵技術開發”項目合作,有力推動了高校科研成果在地方落地孵化。
這并非鎮江企業首次與重點高校聯合創新。近年來,鎮江持續推動企業提檔進位,多次邀請上海交通大學、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南京工業大學等高校赴企業開展現場對接,牽線搭橋,幫助金海創、貝斯特、太東生物等產業鏈重點企業在科研協作、成果轉化、技術交流、人才引進等方面與高校院所開展全面合作。截至去年年底,金海創主營產品“500瓦以下光纖激光掃描振鏡”憑借質量及技術優勢以國內46.17%的市場份額穩居行業銷量和市占率“雙第一”。
依托校地融合“創新聯合體”,聚力推動人才工作市場化發展,搭建用人單位和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橋梁。“十四五”以來,舉辦“百企高校行”“筑夢新區,宜地有你”等大學生直通車招聘活動,吸納大量大專及以上基礎人才。今年7月,“人才市場化發展大會”順利召開,驅動“校企共建引才育才”“高校師生進企業”等專場活動在各園區板塊遍地開花,進一步推動了企業與人才、產業與項目的“雙向奔赴”。
組建聯營互助“共享聯合體” 擦亮“高標準”服務品牌
“希望能夠多組織人才活動,搭建技術知識共享的平臺。”“我們非常渴望加強領域內、行業間的交流。”……這是《鎮江新區人才服務工作調查問卷》中眾多人才提及的意見建議。“組織人才活動”“開展人才間交流座談會”成為人才隊伍里最迫切的需求。
為此,近年來,鎮江市持續擦亮“宜地鳳來,圌愛英才”人才工作品牌,推進開展“人才服務月”“圌山人才匯”,舉辦“人才親子夏令營”“黨的二十大人才專題研修班”等各類主題活動,覆蓋大量人才,獲得各界人才廣泛好評。為進一步濃厚敬才愛才氛圍,人才辦今年還進一步迭代升級人才服務,依托圌山人才第四空間,打造“人才共享交流中心”,配置會客空間、人才沙龍區、直播帶崗區、運動區、書吧、培訓基地等系列區域,組建起聯營互助“共享聯合體”,致力打造一個嶄新的復合型人才聚集交流平臺。
下一步,鎮江市還將依托“共享聯合體”舉辦“雙引雙服務”人才月活動,涵蓋人才親子研學、政策宣介、人才觀影等活動,充分展現城市風采,凝聚人才合力,在人才、項目、產業多鏈融合的藍圖下,發揮聯合體的最強能量,為區域發展積蓄強勁動能。(王琰 劉麗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