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開局,不領紅包,領罰單。又一家銀行被罰千萬,銀行清算管理違規屢罰屢犯為哪般?近日,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披露了對浙江網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網商銀行”)的行政處罰,信息顯示網商銀行因違反清算管理規定等“四宗罪”領到2236.5萬元巨額罰單。此外,公開信息顯示,今年開年以來,青農商行和東亞銀行(中國)也領到千萬元級的罰單。這些銀行多名高管同時也受到警告和罰款處分。據悉,銀行業強監管高壓態勢仍在延續,巨額罰單在路上。
網商銀行領千萬元巨額罰單
別人虎年開門紅,網商銀行新年卻領千萬元級的罰單。
近日,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公布的行政處罰信息顯示,網商銀行因違反清算管理規定等“四宗罪”,被處以警告并罰款2236.5萬元。同時,網商銀行產品創新部、合規部等部門的9名高管同時被罰,罰款共計49萬元。
具體來看,網商銀行的四宗違法行為包括:違反金融統計管理相關規定;違反賬戶管理相關規定、違反清算管理相關規定;違反征信管理相關規定;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按規定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未按規定履行可疑交易報告義務、與身份不明的客戶進行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網商銀行的部分違規行為并不是第一次出現。例如,2020年1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披露的罰單顯示,網商銀行因“違反清算管理規定,違反備付金管理規定”,被合計罰沒人民幣159.18萬元。同日,中國銀保監會浙江監管局發布的罰單顯示,網商銀行因“部分員工提供虛假材料、陳述等”違法違規事實被罰款95萬元。
公開資料顯示,網商銀行是中國首批試點的民營銀行之一,于2015年6月25日正式開業。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網商銀行總資產3744.15億元;2021年前三季度該行實現營業收入100.83億元,凈利潤17.89億元。
3家銀行已被罰超8000萬元
實際上,網商銀行并不是今年第一家收到千萬元級罰單的銀行,此前,青農商行和東亞銀行(中國)也領到千萬元級的罰單。
今年開年,東亞銀行(中國)領到了央行系統開出的第一張千萬元級別銀行罰單,做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日期2022年1月6日。據人民銀行上海分行1月10日披露,因“違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詢及相關管理規定”東亞銀行(中國)被處罰款1674萬元,并責令限期改正。
在3家銀行千萬元級的罰單中,青農商行罰單金額最高。1月26日,青農商行被青島銀保監局處以罰款4410萬元。主要原因是:貸款五級分類不準確、投資業務投后風險管控不到位、員工行為管控不力、貸款轉保證金開立銀行承兌匯票、數據治理有效性缺失、流動性資金貸款被挪用、房地產貸款管理嚴重不審慎、信用卡透支資金流入非消費領域等。
據統計,上述3家銀行合計被罰超過8000萬元,同時有多名高管受到相關處罰和罰款。如青農商行,有28名相關責任人均被給予行政處罰,具體有22名責任人被給予警告,5名責任人被給予警告并罰款合計66萬元,另有1名責任人被處罰禁止終身從事銀行業工作。
監管處罰力度不斷加碼
近年來銀行業的強監管態勢延續,處罰力度不斷加碼。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以來,監管披露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行政處罰信息中,處罰金額超千萬的機構有十余家,包括國有行、股份行、農商行等,其中資金違規進房市、理財業務、同業業務管理不規范等是處罰的重點領域。
不過,梳理2022年的新增大額罰單會發現明顯變化:相比2021年的多起大額罰單來自同業理財、影子銀行等領域的違法違規,信息合規及數據治理規范的問題成了監管重拳出擊的要點。此外,人民銀行對違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詢及相關管理規定的違規行為處罰力度加碼,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涉信息合規及數據治理規范的罰單頻發。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正與公民個人信息保護及數據治理、反洗錢等領域工作日益重要及不斷完善息息相關。
還需關注的是,中國人民銀行在今年1月26日發布的《金融機構客戶盡職調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1號令)將自3月1日起施行。業內人士表示,銀行業強監管高壓態勢仍在延續,央行、銀保監也將持續重拳出擊,巨額罰單在路上。
(記者 葉曉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