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快遞送貨上門了嗎?據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清明節放假期間(4月3日-5日),全國郵政快遞業攬投快遞13.5億件,其中攬收包裹6.6億件,投遞包裹6.9億件。《浙江省快遞業促進條例》3月1日正式實施以來,已經過去一個多月,其中規定了:在無特殊情況和備注下必須配送到指定收件地址,“送貨上門”成為對快遞公司服務的要求和對其服務水平的衡量標準,也成為大眾關注的熱點。在這一規范下,目前快遞攬收和配送會有怎樣的新氣象。
每一件快遞送達收貨地址 現實很骨感
近日,家住拱墅區的王女士因為快遞上門問題,著實體驗了一次糟心的經歷。“對不起,您撥打的用戶暫時無法接聽,請稍后再撥……”王女士撥打了六次快遞代收點電話,無一例外都沒有人接聽。原來剛租房安定下來的她,在網上購買了很多生活用品,流程顯示這些快遞在差不多時間段里被送到代收點。由于考慮到件數和重量,王女士特地在App上選擇了“送貨上門”,就在App頁面顯示“待派送”后,過了一天依然沒有收到一件快遞,她又撥打了物流信息里備注的快遞員電話,但先后幾次都沒有人接聽電話。無奈之下,王女士只好在第二天自行前往位于小區外的驛站取回了這些快遞。
記者了解到,包裹經由順豐、丹鳥、德邦等快遞公司配送,基本上都會送貨上門,而經由申通、中通、圓通、韻達等快遞公司配送時,大多數包裹沒經過同意就被放在快遞代收站點。事實上,越來越多快遞公司選擇與代收點合作,這種驛站模式也逐漸成為快遞包裹攬投方式的主流,而驛站的存在,也被快遞員們所需要和青睞,放棄原本的快遞柜轉而選擇驛站,其中有何“套路”?
首先,我們所謂的“四通一達”的快遞員們通常會將包裹存放在驛站,盡管會被收取每件0.7-1元不等的存放費,但是不用自己送貨上門,可以大大提高他們的派件效率,通過派單數量的增長獲得更大的盈利。而為何不選擇僅需每件0.3-0.4元的“豐巢”快遞柜呢?某公司快遞員鐘齊(化名)給出了他的答案,“快遞量少時我會選擇快遞柜,因為更便宜,但到雙十一、雙十二,快遞數量猛增,快遞柜的柜格根本裝不下,而且我們也需要一個個放進去,這個時候選擇存放在驛站性價比更高。”
其次,當快遞員將包裹送到驛站入庫后,他們的配送任務就完成了,后續消費者仍然要求送貨上門,這個任務就落在了驛站工作人員身上,而如果包裹在驛站存放期間丟失損壞,這些問題的責任也是由代收點的工作人員承擔,可以大大減少自己的風險和壓力。
加盟的快遞代收點服務不到位 人員短缺是關鍵
對此,《浙江省快遞業促進條例》有明確規定,快遞經營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并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快遞運單上已注明上門投遞要求的,快遞經營企業不得將快件投遞到快遞末端服務設施、站點;快遞運單上未注明上門投遞要求的,快遞經營企業應當在投遞前征求收件人意見;未征求收件人意見直接將快件投遞到快遞末端服務設施、站點的,收件人在接到電話或者收到信息后有權要求其重新上門投遞。
但是在實際生活中,《條例》的實施好像并沒有帶來明顯的改變,以前怎么攬投快遞,現在仍然是一樣。快遞員會為了追求效率和盈利將派送責任轉移到代收點,據了解,由于有些代收點屬于加盟店性質,缺少規范和監督,服務水平存在參差不齊的情況。
對此,記者致電王女士家的代收點的總公司,相關人員承諾,針對上述王女士所遇情況,公司會積極對線下門店進行核實和溝通,對相關問題進行妥善處理。同時也和記者表示,在快遞包裹數量劇增和快遞從業人員短缺的大背景下,做到件件送貨上門目前確實因為人員、疫情等原因有一定難度,相關服務有很多需要加強的地方,公司對此也在不斷地改進,今年就會進行新一輪的升級,不過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過程,希望用戶理解和支持。
(見習記者 王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