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杭州一家教育機構向杭州富陽區市場監管局舉報,反映杭州另一家文化公司侵犯其商業秘密。經查,2017年,李某與該教育機構簽訂《勞動合同》《保密協議》《競業限制協議》,正式成為該教育機構員工,并擔任市場營銷中心副總一職,負責招生工作。2018年9月1日,李某從該教育機構離職,到現文化公司工作,主持市場營銷部工作,在經營場所內利用之前所在的教育機構的培訓資料、統計數據、合作畫室名單、學員名單等文件資料,通過撥打文件資料中學生、家長電話為現就職的文化公司進行招生經營活動。市場監管部門表示,其行為構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屬于侵犯商業秘密的違法行為。責令該文化公司停止違法行為并處以罰款30萬元。
最近,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對外公布了商業秘密違法六大典型案例,這就是案例之一。
商業秘密是企業重要知識產權,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對企業的生存和創新發展至關重要。商業秘密保護作為反不正當競爭的重要著力點,是保障公平競爭的重要內容,事關創新發展和高質量發展,事關國家整體競爭力提升,在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宏觀效應和社會影響。
據了解,近年來隨著國內科學技術綜合實力的顯著提升,經濟核心競爭力不斷突顯,不斷發現國外經濟間諜冒充外商客戶、咨詢公司等名義竊取國內企業技術秘密。浙江省市場監管部門一直重視商業秘密保護基礎工程建設,不斷創新推進商業秘密保護基地建設工作,營造商業秘密保護氛圍,強化保護意識和保護能力。截至去年底,全省已建成1833個商業秘密保護基地,其中33個省級商業秘密保護示范區、341個省級商業秘密保護示范站(點),1459個市級商業秘密保護基地,當前已經初步形成了“省市縣”結合的商業秘密保護示范模式,浙江保護創新發展、營造公平競爭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商業秘密保護必須做到保護工作端口前移,牢固樹立事前的‘防’,遠勝于事后的‘救’思想。”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價監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從商業秘密這些典型案例來剖析,從企業角度做好以下幾點非常重要:一是參照《商業秘密保護管理與服務規范》浙江省地方標準,結合企業實際,針對性地建立人防、技防、物防等制度和措施;二是認真梳理、界定企業自身商業秘密保護范圍,分級管理;三是成立商業秘密保護組織機構,企業老總高度重視,定崗定責;四是實行動態管理,建立風險排查機制;五是建立泄密桌面演練機制,快速處置侵權事件。
下一步,浙江省市場監管部門將以申報全國商業秘密保護創新試點市、縣(市、區)為契機,一手抓基礎強保護,一手抓打擊強維權,全面提升全省商業秘密保護整體水平。
(通訊員 市聞 記者 汪曉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