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今年重點協商工作,深圳市政協科教衛體委近日前往市科技創新委開展專題調研,了解深圳科技創新整體情況,特別是深港科技合作進展情況。
按照市政協協商計劃,“深入推進‘深港科技+’,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列入今年重點協商內容。《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等文件提出“加強科技創新合作,推動香港、澳門融入國家創新體系”“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探索有利于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跨境流動和區域融通的政策舉措”等具體要求。市政協將圍繞積極對接北部都會區建設,深入推進“深港科技+”深度合作開展專題調研。
據市政協科教衛體委負責人介紹,200余名全國、省、市、區四級政協委員將開展11大專項調研,分為香港北部都會區科技合作、河套深港科技合作、光明科學城深港科技合作、前海深港科技合作、深港人工智能科技合作、深港生物醫藥科技合作、深港電子信息科技合作、深港科技社團組織合作、深港高校科技合作、深港金融科技合作、推動鵬城實驗室建設等11大專項,全面摸清“深港科技+”深度合作的現狀,剖析推進過程中的障礙、瓶頸和短板以及可借鑒的經驗,提出有前瞻性、有針對性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對策建議,助推深圳和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座談會上,市科創委負責人介紹了近年政協提案辦理情況及今年該委重點工作計劃,高新區統籌規劃處等處室負責人介紹了相關業務情況。樊建平、文正萬、麻曉鵬、張佳華、夏俊等政協委員結合自身工作,反映了科技界、醫衛界、體育界、科協界的相關動態及建議。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院長樊建平關注科技與金融協同發展的問題。他認為,今年1月港交所推出的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上市模式值得深圳政府和科技界高度重視。萬科創始人王石發起的SPAC,已經遞交了上市申請,這種模式將給科技企業帶來巨大變化。“過去一家公司要經過10年至20年發展與積累才會申請上市,現在情況變了。”樊建平認為,如果利用好這種模式的上市制度,將為深圳快速打造更多的科技上市企業,特別是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
(記者 彭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