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擁有“誠信指數”,可隨時查詢信用報告;消費者掃碼即可對商家信用打分;商家配備“信用印章”,退伍軍人、社會志愿者掃碼可享受消費打折優惠……昨天,“開門大吉”2.0版本上線試運行,這些都是最新場景。
去年以來,米市巷街道探索新型數字化街區管理模式,這次的全新升級,是以“信用+基層治理”模式融入街區治理,以信用賦能打造共富街區。
消除“他治”傳統短板
“線上+線下”雙管齊下
米市巷街道地處武林商圈核心區塊,以湖墅南路為主線,兩側及支干道分布店鋪近千家,密集度高、業態復雜、監管難度大。
“這些商鋪類別較多,有餐飲、服裝、零售、中介等,涉及治安、消防安全、食品藥品安全、城市環境衛生、文明管理等,社區網格員花了大量時間上門逐戶檢查,但是管理效果甚微。”米市巷街道區域發展辦副科長張毅介紹。
為了創新管理沿街商鋪,街道下了不少功夫,構建“線上+線下”雙重管理模式。
去年11月,街道上線了“開門大吉”小程序,這是一個數智化管理平臺,實現“商鋪自查、管家查詢、社會監督”閉環管理,從“他治”到“他治+自治”過渡。
“要讓商家守規則,首先要讓商家明白規則。”張毅介紹,“街道根據商鋪日常管理內容,梳理出‘三安兩保一文明’即治安、消防、食安、保潔、保序、文明六方面內容,120余條管理清單。”
知道了規則,如何讓商家長期遵守?“開門大吉”創建商譽積分評價體系,“每個商家只要每天點點手機自查即可,讓商家一起參與社會基層治理。”張毅說。同時,“開門大吉”開設“顧客評價”窗口,進店消費顧客可對商家進行五星評價,對商家存在各類食品衛生安全、消防隱患等問題可進行線上舉報,實現社會公眾監督管理。
除了線上,線下組建了全科“商鋪管家”隊伍,每個“管家”每天要服務130-140家商鋪,巡查商鋪進出人員登記等。
從單向管理轉向雙向互動
創建“信用+基層治理”米市場景
自2021年11月運行以來,“開門大吉”已完成800余家商鋪賬戶注冊,注冊率接近100%,日活躍度達到90%以上,每日產生自查、巡查、整改信息數萬條,商鋪涉及警情、信訪件同比下降了20%以上。
這樣的一組數據,讓大家看到了雙向奔赴的力量。今年,在“開門大吉”基礎上,引入信用元素,通過“信用+”,進一步完善“他治+自治”基層治理模式。
2.0版本到底哪里進行了更新?記者發現,它的界面進行了全新升級,不僅可以看到商譽積分,還有綜合客評、月誠信指數等。
張毅介紹,它構建了商鋪信用綜合評價的指標體系、創建商戶信用自我管理的全新渠道、植入基層多跨協同治理的信用接口、打造激勵商戶誠信守信的正向推手。
值得一提的是,商戶擁有信用綜合評價體等級。不僅有杭州市企業信用分等級,還有日常管理的“誠信指數”等級。商戶可以通過參與守信自律、整改效率、崇信踐諾、文明守法、公眾滿意等板塊活動,獲得自己的“誠信指數”分。
同時,商戶可以通過該平臺進行信用報告查詢、信用修復等,創建了商戶信用自我管理的全新渠道。“誠信指數”高,可以兌換誠信大禮包,比如去大吉商城兌換產品、容錯卡給予一次容錯機會、多重滿減的金融禮包、信用禮包等。
從單向管理轉向雙向互動、從線下轉向線上線下融合、從單純政府監管向更加注重社會協同治理轉變為抓手,米市巷街道結合數字賦能基層社會治理智治化、現代化新格局要求,積極探索創新推出多元共治新舉措。
(記者 潘婷婷 通訊員 史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