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優化營商環境新看點④】
“預估1個月的批復,5天就拿到了”(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吳鐸思 通訊員馮曉玲)“投資10億元的項目,從選址落地到開工建設,直至目前PE車間全面達到生產條件,僅用了一年時間。”說起在新疆兵團十二師頭屯河農場鋼基產業園投資建廠的感受,水發上善(新疆)管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胡超群激動地說,項目審批“先建后驗”“容缺辦理”,施工許可證當天就能拿到,良好的營商環境讓他吃下“定心丸”。
企業和企業家對營商環境的感知最敏銳,也最有發言權。審批流程多、周期長,曾是困擾項目落地、企業開辦的難點痛點。對此,兵團十二師堅持問題導向、聚焦企業需求,整合8個部門、52個審批事項成立行政審批局,設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綜合服務專區,完善“前臺受理、后臺審核”機制,基本實現全流程線上辦理。
與此同時,兵團十二師出臺優化營商環境“13條”、扶持中小企業“40條”等,深化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構建以企業信用承諾為核心的項目報建審批新模式,將原來由企業辦理的10余個事項調整為政府提供統一服務,將前置評估審批轉變為靠前統一服務,持續通過簡化、合并、并聯等方式優化辦理流程。
“在項目建設初期,產業園建設的是標準統一、大小相同的廠房。但在招商過程中,一些企業因為設備大小、生產規模不同,對廠房的高低、大小要求也不盡相同。如果建設定制廠房,則需要修改規劃,在調規申請上報后,預估最少需要1個月的時間才能拿到批復,但沒想到5天內就得到批準。”新疆兵團絲路高科技產業園項目經理張衛東說。
“客商招來了,項目落地了,并不意味著就可以一勞永逸,萬事大吉。必須一如既往、善始善終地搞好服務,保障其進得來、留得住、發展好。”兵團烏魯木齊經濟開發區投資促進局局長陳浩說。
對于產業園來說,引進的企業大多是中小微企業,但中小微企業對落戶、審批、入駐條件等政策和流程并不清晰,一些中小微企業也曾擔心因為種種問題致使投資付之東流。兵團十二師、開發區相關部門創新服務,主動靠前,前往每一家有落戶意愿的小微企業進行考察,提供環評預審、政府簽約準入、“容缺辦理”等服務,讓企業提前吃下“定心丸”。
為更好服務企業、服務項目,兵團十二師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只跑一次”改革、首問責任制、服務承諾制和限時辦結制,實現各部門行政審批承諾辦理時間至少再縮短50%,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4個工作日內,營業執照壓縮在1個工作日內辦結。
“我們還建立了全方位包保聯系重點企業制度,所有師領導、行業部門都與企業建立密切聯系,靠前服務,讓企業有了反映問題的‘直通車’,也有了解決問題的‘高速路’。”兵團十二師商務局局長彭燕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