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金?把雯文 科技日報記者 頡滿斌
【資料圖】
四月芳菲,春到隴原。甘肅省金川鎳鈷研究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傳來捷報:硫酸鎳綠色冶煉關鍵共性技術和裝備研究及產業化項目成功通過驗收,企業構建綠色循環產業鏈再次邁上一個新臺階。
如何讓研究成果從“束之高閣”到“腳踏實地”?甘肅省一直在追尋最優解,并探索出創新聯合的有效途徑。4月12日,在甘肅省全省創新聯合體專項調度會上,甘肅省鋼鐵新材料研發及產業化應用、動物用生物制品、綠色智慧公路交通、能源裝備、鎳鈷資源高效利用及新產品開發、核燃料循環技術研發與核技術應用、玉米種質資源創新與育繁推一體化、中醫藥產業技術、化工新材料等10家創新聯合體牽頭單位亮出了創新聯合“成績單”。“突出聯合,帶動創新,不斷拓寬省內外合作渠道,確保科技成果供給從源頭上符合產業發展需要。”甘肅省科學技術廳廳長張世榮對其提出了新要求。
優化軟環境 激發新活力
2021年,甘肅省在全國率先印發了《甘肅省企業創新聯合體組建與運行管理辦法(試行)》,集聚省內外220余家單位科研人員協同創新,高校、院所、企業圍繞創新抱團發展,共同“生火做飯”。
創新聯合,基礎在“聯”,關鍵在“創”,有了政策的源頭活水,甘肅不斷煥發新動能。
“過去兩年,創新聯合體共實施27項合作項目,參與單位30家,項目投資共計約4億元,目前已有10項科技成果實現產業化轉化。”甘肅鎳鈷資源高效利用及新產品開發創新聯合體負責人告訴記者,自開始創新聯合以來,金川集團積極與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聯合攻關,持續攻關鎳鈷綠色冶煉關鍵共性技術,為推動鎳鈷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據介紹,經過3年的科技攻關,公司先后開展了還原鎳粉、鎳枕、電解鎳等多種金屬鎳原料的安全高效溶解技術及溶解液雜質凈化技術研究;依托蘭州大學、中科院上海有機所開展了硫酸鎳雜質特性及分離技術基礎理論研究,并開發出多種新型高效沉淀分離和萃取分離試劑;公司改造了原有45kt/a(千噸/年)硫酸鎳生產線,并新建了35kt/a硫酸鎳生產示范線,經過近一年的生產運行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并建成了“2000噸/年高鎳單晶正極材料生產示范線”,為公司創造了新的增長點。
集聚新資源 煥發新激情
走進蘭石集團裝備公司金結一車間,天車前進、焊花飛濺。
車間主任李成德身邊矗立的龐然大物就是創造了國內油田新深地鉆井紀錄的ZJ90DB鉆機,這個“大塊頭”在新疆塔里木油田果勒3C井已鉆深9380米。
“2022年,蘭石集團實現新增訂貨達到75.65億元,同比增長29.02%,實現工業總產值57.21億元,同比增長25.44%,均創歷史新高。”蘭石集團科技質量部部長盛虹偉告訴記者,“成績來之不易,也得益于全省能源裝備創新聯合體的組建。”
甘肅省能源裝備創新聯合體自2021年成立以來,蘭石集團充分發揮石油化工裝備產業鏈鏈主企業優勢,以能源裝備企業的發展需求和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提升為基礎,以攻克能源裝備“卡脖子”技術和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為目標,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能源裝備制造能力。
其中,新型微通道換熱器及大功率五缸泥漿泵能源裝備研制及產業化項目是2021年蘭石集團開展的重大項目之一。“該項目可實現年銷售收入1億元,年新增利潤1300萬元。”盛虹偉表示,項目的成功落地轉化,將進一步增強我國能源裝備制造能力,促進蘭石集團在能源裝備領域的技術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
培育新“尖兵” 擴容新主體
面對綠色低碳發展的時代命題,甘肅鋼鐵行業也搭載“創新聯合號”列車,找尋突破口。2021年,甘肅酒鋼集團牽頭19家單位組建“甘肅省鋼鐵新材料研發及產業化應用創新聯合體”,兩年過去,聯合體第一批納入的9個專業項目組進行合作攻關,已全部落地實施。
“316H(奧氏體)不銹鋼具有高純凈高耐蝕的特點,產品主要應用在鈉冷快堆核電站燃料包殼、燃料組件、堆內構件和蒸汽發生器等位置,被稱為第四代核電快堆用不銹鋼,但研發難度極大,材料長期依賴進口。”該聯合體負責人告訴記者,基于這一“卡脖子”難題,2022年,酒鋼集團公司牽頭組織北京科技大學、蘭州理工大學等高校,歷時1年的研究,自主開發出超純凈鋼冶煉工藝,采取高溫均熱處理、低溫軋制等技術措施,有效控制了鋼板中鐵素體含量,產品性能得到大幅提升,產品質量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目前酒鋼集團公司316H鋼板已成功應用于霞浦600MW示范堆2#機組反應堆容器、堆內構件,成為國內唯一采用常規連鑄工藝產出坯料并生產出合格鋼板的企業。”為實現國內核電工程關鍵材料的自立自強,酒鋼集團展示了大型國企的擔當與責任。
因地制宜才能事半功倍。甘肅作為國家中藥材主產區之一,依靠科技“藥”發展是必由之路。2022年,甘肅藥業投資集團牽頭聯合39家單位,共同成立甘肅中醫藥產業創新聯合體,甘肅省科技廳以科技重大專項形式支持聯合體開展中醫藥產業技術研究。
聯合體成立后,探索出一套政府引導、企業出題、多方出資、科企共研、成果共享的新型協同創新機制,將甘肅省中醫藥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增強甘肅省生物醫藥產業在西北乃至全國的核心競爭力。
甘肅藥業集團科技創新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朱永紅告訴記者,一年多來,該聯合體在中藥材安全性方面,利用高通量非靶向檢測技術,已開展3000批次中藥材評價。“在新藥研發方面,金菊祛痹顆粒、解酒保肝口服液、疏肝利膽顆粒已取得院內制劑批號,‘甘肅方劑’依靠在新冠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榮獲甘肅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姜石顆粒是院內制劑向中藥新藥成果轉化的經典案例,獲得了《藥物臨床試驗批準通知書》,這是甘肅近10年來,第1次獲得的中藥新藥臨床批件。”朱永紅說。
如大潮奔涌,如細雨潤澤,創新要素正流淌在隴原每一寸大地上。在甘肅全省上下全力驅動“強科技、強工業、強省會、強縣域”的四強“馬車”時,創新聯合體的形式無疑為強科技這個“火車頭”注入了動能,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發展的機會更多,賽道更多,活力更足,創新聯合體必將被作為“明珠”政策嵌入到甘肅的高質量發展格局中,不斷深入下去。正如張世榮在全省創新聯合體專項調度會上所說,創新聯合體就是要實現從無到有、從一環到多環的突破,不斷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安裝新引擎,增長新動能,激發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