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行業廢氣排放及處理行業市場投資情況如何?隨著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整個社會對電力環保的需求仍不斷增加,加之計算機網絡等新技術在電力工程中的采用,整個電力工程行業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未來,隨著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政策的持續推進落實,風電、光伏、生物質能源等新型清潔能源必將迎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同時,在電力電網改造、特高壓投資建設等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持續升級推進下,電力環保服務市場需求巨大,行業發展空間廣闊。
2023電力行業廢氣排放及處理市場前景與現狀分析
國內部分企業在電力環保市場已有成功工程案例,占有一定的先發優勢。如果國家在這幾個領域進一步加大環保政策力度,電力環保行業將會有更多的實力雄厚的環保公司進入市場,市場競爭會進一步加劇。以上便是電力環保行業發展分析的所有內容了。
(資料圖片)
國家能源局公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國電力環保發電裝機達到9.48億千瓦。其中,水電裝機3.71億千瓦(其中抽水蓄能3179萬千瓦)、風電裝機2.87億千瓦、光伏發電裝機2.59億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3148.5萬千瓦,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穩步擴大。
一、電力市場用電需求與供給分析
1、電力市場供給情況分析
截至2022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25.6億千瓦,同比增長7.8%。從分類型投資、發電裝機增速及結構變化等情況看,電力行業綠色低碳轉型成效顯著。
一是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占總裝機容量比重接近50%。2022年,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容量2.0億千瓦,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1.6億千瓦,新投產的總發電裝機規模以及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均創歷史新高。截至2022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25.6億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12.7億千瓦,同比增長13.8%,占總裝機比重上升至49.6%,同比提高2.6個百分點,電力行業廢氣排放及處理趨勢向好。分類型看,水電4.1億千瓦,其中抽水蓄能4579萬千瓦;核電5553萬千瓦;并網風電3.65億千瓦,其中,陸上風電3.35億千瓦、海上風電3046萬千瓦;并網太陽能發電3.9億千瓦;火電13.3億千瓦,其中,煤電占總發電裝機容量的比重為43.8%。
二是全口徑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同比增長8.7%,煤電發電量占全口徑總發電量的比重接近六成。2022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電量8.39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火電、水電、核電發電量同比分別增長0.9%、1.0%和2.5%。2022年,全口徑并網風電、太陽能發電量同比分別增長16.3%和30.8%。全口徑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同比增長8.7%,占總發電量比重為36.2%,同比提高1.7個百分點。全口徑煤電發電量同比增長0.7%,占全口徑總發電量的比重為58.4%,同比降低1.7個百分點,煤電仍是當前我國電力供應的最主要電源。在來水明顯偏枯的三季度,全口徑煤電發電量同比增長9.2%,較好地彌補了水電出力的下降,充分發揮了煤電兜底保供作用。
三是太陽能發電設備利用小時同比提高56小時,風電、火電、核電、水電同比分別降低9、65、186、194小時。2022年,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利用小時3687小時,同比降低125小時。分類型看,水電3412小時,為2014年以來年度最低,同比降低194小時。核電7616小時,同比降低186小時。并網風電2221小時,同比降低9小時。并網太陽能發電1337小時,同比提高56小時?;痣?379小時,同比降低65小時;其中煤電4594小時,同比降低8小時;氣電2429小時,同比降低258小時。
四是跨區輸送電量同比增長6.3%,跨省輸送電量同比增長4.3%。2022年,全國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38967千米,同比增加6814千米;全國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變電設備容量(交流)25839萬千伏安,同比增加1541萬千伏安。2022年全國完成跨區輸送電量765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3%,其中8月高溫天氣導致華東、華中等地區電力供應緊張,電網加大了跨區電力支援力度,當月全國跨區輸送電量同比增長17.3%。2022年全國完成跨省輸送電量1.7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3%;其中12月部分省份電力供應偏緊,當月全國跨省輸送電量同比增長19.6%。
五是電力投資同比增長13.3%,非化石能源發電投資占電源投資比重達到87.7%。2022年,重點調查企業電力完成投資同比增長13.3%。電源完成投資增長22.8%,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投資占比為87.7%;電網完成投資增長2.0%。
六是市場交易電量同比增長39.0%。2022年,全國各電力交易中心累計組織完成市場交易電量5254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9.0%,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為60.8%,同比提高15.4個百分點;全國電力市場中長期電力直接交易電量合計為4140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6.2%。
2、電力市場需求情況分析
2022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8.64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6%。一、二、三、四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5.0%、0.8%、6.0%和2.5%,受疫情等因素影響,第二、四季度電力消費增速回落。
一是第一產業用電量114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4%。其中,農業、漁業、畜牧業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6.3%、12.6%、16.3%。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以及近年來鄉村用電條件明顯改善、電氣化水平持續提升,拉動第一產業用電量保持快速增長。
二是第二產業用電量5.70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各季度增速分別為3.0%、-0.2%、2.2%和-0.1%。2022年制造業用電量同比增長0.9%。其中,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全年用電量同比增長2.8%,其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醫藥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全年用電量增速超過5%;新能源車整車制造用電量大幅增長71.1%。四大高載能行業全年用電量同比增長0.3%,其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用電形勢相對較好,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5.2%和3.3%;黑色金屬冶煉行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用電量同比分別下降4.8%和3.2%,建材中的水泥行業用電量同比下降15.9%。消費品制造業全年用電量同比下降1.7%,其中,造紙和紙制品業以及吃類消費品用電形勢相對較好,食品制造業、農副食品加工業、煙草制品業、酒/飲料及精制茶制造業用電量均為正增長。其他制造業行業全年用電量同比增長3.5%,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11.7%和9.4%。
三是第三產業用電量1.49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4%。各季度用電量同比增速分別為6.2%、0.0%、7.7%和3.1%。第三產業中的8個行業用電量同比均為正增長,其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公共服務及管理組織、批發零售業用電量增速均超過5.0%。電動汽車行業高速發展,拉動全年充換電服務業用電量同比增長38.1%。
四是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1.34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8%。各季度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11.8%、7.0%、19.8%和14.9%。8月,全國出現大范圍持續高溫天氣,全國平均氣溫達到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水平,當月居民生活用電量增長33.5%,拉動三季度居民生活用電量快速增長。12月,有4次冷空氣過程影響我國,當月全國平均氣溫為近十年來同期最低,當月居民生活用電量增長35.0%,拉動四季度居民生活用電量快速增長。
五是全國共有27個省份用電量正增長,中部地區用電量增速領先。2022年,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2.4%、6.7%、4.2%、0.8%。全年共有27個省份用電量正增長,其中,西藏、云南、安徽3個省份用電量增速超過10%,此外,寧夏、青海、河南、湖北、江西、陜西、內蒙古、四川、浙江用電量增速均超過5%。
3、電力行業投資情況分析
國家電網公司作為我國電力保供的主力軍,為超過11億人口提供電力服務,覆蓋國內的26個省區市。迎峰度冬期間,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最大負荷達9.3億千瓦,同比增長2000萬千瓦,2個區域電網,7個省級電網用電負荷創新高。據統計,2022年,國家電網全年電網投資超5000億元。
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辛保安透露,我們經歷了3次寒潮的考驗,目前供電總體平穩有序,價格穩定。2023年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的整體回升向好,用電量還會有一個較大的增長。我們的判斷是,全網緊平衡、局部有缺口、互濟能保供。國家電網公司已經建成的特高壓交直流線路有33條,跨省跨區的輸電能力,超過了3億千瓦,每用4度電實際上就有1度電是來自遠方,來自其他的省區。
目前,國家電網公司并網的新能源的裝機超過了6億7千萬千瓦,利用率始終保持在97%以上。并網的新能源的容量、裝機的規模都是全球第一。加快新能源的發展,加快新能源的消納就顯得至關重要。2023年,國家電網公司計劃再開工建設5座抽水蓄能電站,投運4座抽水蓄能電站,屆時抽水蓄能電站裝機規模將達到3800萬千瓦,是三峽總裝機的1.6倍。其中,河北豐寧抽水蓄能電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抽水蓄能電站,近期電站正在開展機組的安裝調試工作,在用電低谷時利用富余的清潔能源把水抽到山上,在用電高峰時放水發電,是一個超級充電寶。整個電站的總投資達到了192億元,提供就業崗位超過3000個。
2023年,國家電網公司還將幫助中小微企業獲得低成本融資,深化新型電力系統技術創新聯盟作用,持續優化電力營商環境,服務各類經濟主體發展壯大。
4、電力行業供需預測
2022年全國電力供需總體緊平衡,部分地區用電高峰時段電力供需偏緊。2月,全國多次出現大范圍雨雪天氣過程,少數省份在部分用電高峰時段電力供需平衡偏緊。7、8月,我國出現了近幾十年來持續時間最長、影響范圍最廣的極端高溫少雨天氣,疊加經濟恢復增長,拉動用電負荷快速增長。全國有21個省級電網用電負荷創新高,華東、華中區域電力保供形勢嚴峻,浙江、江蘇、安徽、四川、重慶、湖北等地區電力供需形勢緊張。12月,貴州、云南等少數省份受前期來水偏枯導致水電蓄能持續下滑等因素影響,疊加寒潮天氣期間取暖負荷快速攀升,電力供需形勢較為緊張,通過加強省間余缺互濟、實施負荷側管理等措施,有力保障電力供應平穩有序,守牢了民生用電安全底線。
二、電力行業大氣污染氣體排放分析
1、電力行業二氧化硫排放分析
經過幾年治理,電力工業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已有相當改觀,但按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仍有相當部分燃煤機組屬超標排放。就拿擁有全國燃煤機組近一半的原國家電力公司系統來說,目前就有約10%的燃煤機組污染為超標排放。要在今后幾年燃煤機組繼續增加、發電量繼續增長的情況下實現污染物達標排放和減排,任務十分艱巨。此外,要減少火電機組污染物的排放,電力行業廢氣排放及處理還需解決環保治理投資大、時間緊的問題。以原國家電力公司系統現有機組和新建機組進行脫硫工程裝置建設為例,不算循環床鍋爐投資就需投資145億元。而脫硫任務重的火電廠大都集中在我國中、西、南部等經濟欠發達地區,資金籌集難度大。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以下簡稱“中電聯”)發布《中國電力行業年度發展報告2022》數據顯示全國電力煙塵、二氧化硫分別約為12.3萬噸、54.7萬噸,分別比上年降低20.7%、26.4%;單位火電發電量煙塵、二氧化硫分別為22毫克/千瓦時、101毫克/千瓦時。
2、電力行業氮氧化物排放分析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以下簡稱“中電聯”)發布《中國電力行業年度發展報告2022》數據顯示全國氮氧化物排放量約為86.2萬噸,分別比上年降低1.4%;單位火電發電量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為152毫克/千瓦時。
3、電力行業二氧化碳排放分析
《中國電力行業年度發展報告2022》數據顯示全國單位火電發電量二氧化碳排放約為828克/千瓦時,比2005年降低21.0%;全國單位發電量二氧化碳排放約為558克/千瓦時,比2005年降低35.0%;以2005年為基準年,從2006年到2021年,通過發展非化石能源,降低供電煤耗和線損率等措施,電力行業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215.1億噸。
電力行業廢氣排放及處理市場調研如何?中研研究院對該行業作了詳盡深入的分析,投資分析等研究工作時的參考依據。
電力行業廢氣排放及處理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電力行業廢氣排放及處理未來的政策走向和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挖掘電力行業廢氣排放及處理行業的市場潛力,基于重點細分市場領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對產業規模、產業結構、區域結構、市場競爭、產業盈利水平等多個角度市場變化的生動描繪,清晰發展方向。
更多電力行業廢氣排放及處理市場調研具體詳情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報告《2023-2028年中國電力環保行業市場調查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